English

大陸送出惠臺新春“大禮包” 臺灣各界紛紛點讚

2018年03月02日 09:27: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大陸送出惠臺新春“大禮包”

  臺灣各界紛紛點讚

  本報臺北3月1日電 (記者吳亞明、孫立極)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2月28日發佈實施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31項措施,這份新春“大禮包”引起臺灣各界廣泛關注。

  3月1日,臺灣各大媒體以重要位置、大篇幅作了報道。31項措施內容涉及投資、金融、文化影視等多領域。《中國時報》報道指出,此前河北省及福建省陸續出臺相關做法,此次發佈31項措施形同“給予臺胞同等待遇”上升至國家層級。報道認為:平心而論,此次大陸31項惠臺政策,完全打進臺商、臺生心坎。比如讓臺資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相關基建設施,繼續在中西部、東北設立兩岸産業合作園區,解決過往臺商反映參與“一帶一路”門檻過高問題,就是最佳實例。更重要的是,31項惠臺政策在於向臺商、臺生乃至臺灣民眾宣示,“同等待遇”再也不是“看得到、吃不到”的大餅。

  《經濟日報》以《陸送大禮 祭31項惠臺措施》《大陸惠臺 金融合作跨大步》等為題作了報道。報道指出,措施中包括三項擴大兩岸金融開放與合作是兩岸關係急凍以來首見,一旦政策可行,臺灣金融機構及商家商機將大增。

  《旺報》3月1日用8個版介紹31項措施,多篇報道為大陸此舉點讚。《旺報》採訪的一位臺商表示,內容超出預期的好,不只同等待遇,更是“超國民待遇”,既提供稅收和土地優惠,也解決金融貸款難、融資貴的問題,更一口氣開放這麼多專業類別人才資格考試,每一項都打中核心要害。該臺商預期,這將讓臺企赴大陸投資工業再創新的高潮,也會吸引大批臺灣青年用腳投票,選擇赴大陸發展。

  在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2014級就讀的臺灣學生楊傑,聽説後第一反應是“爸爸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們讀完大學回臺灣找不到工作了”。他説,看完十分感動,看到對在大陸讀醫學院校的臺灣學生就業、創業給了明確的優惠方案,覺得自己大概知道了人生的方向。“稍微有資金的人可以選擇創業,如果喜歡在大醫院的人就可以選擇就業。”

  臺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何溢誠認為,31項措施顯現大陸不再墨守雙方以協議帶動交流合作的成規,充分利用“操之在我”的相對優勢條件,以單向性、純給予的優惠政策吸引臺籍商人、臺灣青年,促進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

  臺灣輔英科技大學教授蘇嘉宏受訪時表示,這是大陸對臺灣人民釋放善意,顯現自信。他説,臺灣人民前往大陸地區就業、就學、生活經常會遭遇到制度不同、條件不合等行政壁壘。如果這些障礙逐步夷平,臺灣人民可以自由選擇在大陸地區實現中國夢,未來大陸對臺灣的“磁吸效應”必定是難以估量的。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