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今日頭條科技助力“尋二代”尋根 山東籍赴臺老兵後人終能回鄉探親

2018年01月26日 19:26:00來源:台灣網

  今日頭條科技助力“尋二代”尋根 山東籍赴臺老兵後人終能回鄉探親

  “爺爺,爸爸媽媽都已經不在了,我代替他們回來看你了。”1月26日上午,張君華(前排左一)終於代替父親來到老家先人的墳前祭祖。

  “我叫張君華,來自臺灣,父親張景閣老家在山東菏澤市曹縣,他是黃埔軍校第二十一期騎兵科的學生。1949年,我爸爸帶著媽媽任聖榮來到臺灣,如今爸媽都已經過世這麼多年了,我下定決心要找到大陸的親人,替他們再度踏上回鄉的路。”

  2017年10月25日,今日頭條公益尋人聯合臺灣《ETtoday新聞雲》兩岸尋親小組,替臺灣老兵後人張君華發佈《“曾答應過父母回老家探親” 臺灣老兵後人山東菏澤尋親》尋親啟事,消息發佈後不到一天,就在曹縣成功找到了張君華的父母親雙方的親人。曹縣老家的親人得知張君華正在尋找他們,泣不成聲,當天就前往父母墳前祭奠告慰;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項目當天也發佈了《兒孫得知找到臺灣親人 到先人墳前痛哭告慰》的報道。

  今日頭條科技助力“尋二代”尋根 山東籍赴臺老兵後人終能回鄉探親

  根據30年前的一封家書地址,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項目一天之內幫助張君華女士尋找到大陸的親人,這是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項目第16個成功案例。目前,今日頭條已經幫助20個兩岸家庭團圓。

  1988年,兩岸開放交流後的第二年,張景閣和任聖榮夫婦曾經回到山東探親。原本計劃在2000年9月天氣涼快些時再次回鄉,沒想到夫婦倆在當年的7月下旬遭遇嚴重的車禍。張景閣在病床上一躺就是四年,隨後便離開了人世。

  “我有時候也會想,如果當時暑假就回去探親,是不是就不會發生這件事了?”張君華一時哽咽,緩了緩説道,“只是想要了一個心願,這遺憾一直放在心裏。”

  車禍之後,張景閣一家人搬了家,地址都更換了。任聖榮也曾想給妹妹任聖雲寫信聯繫,但一想到自己身體不好,怕把病情説出去惹得妹妹傷心流淚,便打消了寫信的念頭。幾年之後,任聖雲去世,此後臺灣張家人與大陸親人徹底失去了聯繫。

  後來,張君華姐妹無意中發現了一封家書,寄信地址是山東曹縣朱洪廟鄉楊堂村趙壩八隊。張君華心中燃起希望,數次寫信寄往這個地址,卻一直沒有收到山東親人的消息。

  今日頭條科技助力“尋二代”尋根 山東籍赴臺老兵後人終能回鄉探親

  直到2017年10月25日,今日頭條公益尋人發佈了張君華的尋親資訊,並將消息彈窗給曹縣當地的部分今日頭條用戶,不到一天時間就圓了張君華多年的尋親夢。

  今日頭條科技助力“尋二代”尋根 山東籍赴臺老兵後人終能回鄉探親

  圖説:2018年1月24日,濟南遙墻機場,張君華帶著丈夫和女兒回鄉探親,遠隔千山萬水的親人終於相聚。

  今日頭條科技助力“尋二代”尋根 山東籍赴臺老兵後人終能回鄉探親

  圖説:1月25日一早,張君華一家人便從濟南趕往菏澤曹縣。曹縣的家人,早早就在高架出口旁等候迎接素未謀面的親人。

  從1988年到2018年,時隔30年張君華終能如願回到齊魯大地,親眼看看父母親口中那片溫暖的故土。“從小父親就不斷耳提面命,要我們牢牢記住‘山東曹縣王堤圈’這個地方,因為這是我們的根。”

  今日頭條科技助力“尋二代”尋根 山東籍赴臺老兵後人終能回鄉探親

  “在臺灣我們沒親人,就覺得自己沒有根,回來之後才知道,原來我們有這麼一大家族親人。”面對一屋子親人,張君華很是感慨。

  熱切期盼著張君華回家的還有一群人,母親任聖榮的親屬,也就是她的阿姨任聖雲一家。任聖雲在世時,每逢過年吃年夜飯都會給臺灣的姐姐任聖榮留個座位,期待有朝一日姐妹團圓。

  今日頭條科技助力“尋二代”尋根 山東籍赴臺老兵後人終能回鄉探親

  遺憾的是,任聖雲已經在2016年過世,她臨終前仍不忘囑託,要把臺灣親人找到。據任聖雲的孫子趙國中描述,他們今日頭條上得知找到臺灣親人後,第一時間便趕去了奶奶的墳前,“我爸爸媽媽在奶奶墳前痛哭,告訴奶奶説終於找到親人了,我們一會哭一會笑,告訴她老人家這個好消息。”

  30年過去了,時代和人都會變,但血脈至親不會變,這趟回鄉之旅,張君華了卻了父母的心願,也找到自己的根。

  今日頭條科技助力“尋二代”尋根 山東籍赴臺老兵後人終能回鄉探親

  “如果可以的話,我真的很想帶一塊老家的磚回到臺灣。”在張君華眼中,老家的一磚一瓦都具有不凡的意義。“這是我爺爺用過的磚,我想要留著作為紀念。”

[責任編輯:高旭]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