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打“臺灣牌”發錯誤信號 臺媒擔憂再提武統

2018年01月12日 11:14:00來源:環球時報

  美打“臺灣牌”發錯誤信號 臺媒:臺當局想打擦邊球,有籌碼嗎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美國聯邦眾議院9日通過的兩項友臺法案,在臺媒看來充滿“更多危機和風險”,一旦落實,“將幫助大陸下決心解決臺灣問題,臺海局勢從此進入新的階段”。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1日敦促美方慎重處理臺灣問題,不得向“臺獨”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

  美臺“一拍即合”

  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臺灣旅行法”稱,“自‘與臺灣關係法’制定後,由於美國自身對於臺決策高層訪美的自我設限,美臺始終缺乏有效溝通,明顯阻礙雙方關係的發展”,因此“應當促進美臺間所有層級的互訪”。法案允許臺灣官員在“受尊重的狀況下”入境美國。

  臺灣《中國時報》11日分析稱,美國與大陸建交後,基於一中原則,不讓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行政院長”及“國防部長”到華盛頓,後來雖經臺方努力,也頂多允許打打擦邊球,過境加州或夏威夷。1995年李登輝踏入美國東部康奈爾發表演説後,馬上引發大陸強烈抗議,原本將舉行的第二次“汪辜會談”推遲,並造成1996年的臺海危機風暴。文章説,如果美國同意讓臺灣領導人正式訪美,在大陸看來就等於撕毀了中美建交三個公報,特別是在拒絕“九二共識”的蔡英文當局執政下,對北京來説將會是創下深遠影響的案例,並且已經構成了啟動反分裂法的嚴重程度。

  《旺報》11日援引專家的話稱,相關法案不是提升臺美一般交往層級,而是牽涉到軍事交往、軍售,甚至協防臺灣。傳統立場比較親臺的美國共和黨,從人權、支援達賴等繞了一圈後,又打回“臺灣牌”;與此同時,蔡英文當局目前也需要美國打氣、擴大國際空間,以挽救在島內低迷的支援率,雙方可謂一拍即合。

  臺宣稱打造“升級版關係”

  近兩年來,美國通過多項“友臺政策”。2016年3月,美國總統簽署HR1853法案生效,支援臺灣成為國際刑警組織觀察員;同年9月,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稱,支援臺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民航組織;2017年12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國防授權法案”,考慮重啟美臺軍艦互訪。有大陸涉臺學者稱,美國國會“臺灣連線”蠢蠢欲動,這段時間以來非常囂張,預判蔡英文當局依靠美國等週邊勢力共同反陸、抗陸的策略會加強,勢必加劇兩岸冷對抗。

  針對“臺旅法”在眾議院通過,臺“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稱,預見會有更多各界美方人士來臺交流,世界衛生組織應正視各區域的共同訴求。蔡英文在推特發文感謝美國眾議院支援,稱“臺旅法”有助於更強化臺美之間持續性的夥伴關係。臺灣“外交部”10日晚間發佈新聞稿,宣稱“要推動升級版的臺美夥伴關係”。

  臺媒擔憂再提武統

  島內輿論並不感到樂觀。淡江大學學者黃介正稱,主動權在美國手上,對臺灣未必正面,因為美國可能在估算自己利益後,為了讓北京難受而故意派個高層官員訪台,也可能在臺灣想促成什麼訪問時,美國説不方便,“這當中都有操作空間”。他説,很可能之後會有另外一個人説“當臺灣國防部長到達華盛頓那天,就是武統的時候”。

  《中國時報》11日稱,1995年時大陸軍力與今日遠不能相比,當時就因為李登輝訪美引爆臺海危機,“今日的大陸,如果面對類似事情重演,後果會怎樣,恐不容我方輕忽低估”。《旺報》還説,此事件等於“在錯誤的時間以錯誤的方式,向北京傳達錯誤的信號”。臺灣想利用大陸和美國戰略不穩定階段趁虛而入,應考慮兩點:第一,是否確切掌握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及臺美事務的決策方向;第二,是否準備好籌碼,以抵擋大陸對臺灣隨時的反撲或報復?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