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哈佛大學宋怡明:美國不會支援臺灣越過“紅線”

2018年01月12日 11:12:00來源:中國青年報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專訪稱:

  美國不會支援臺灣越過“紅線”

  當地時間1月9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所謂“臺灣旅行法”草案,這一法案允許並鼓吹“美臺”之間實現所有層級官員的“互訪”。

  1月1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對此表示:“中方再次強調,有關法案嚴重違反‘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確立的原則,干涉了中國內政。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慎重處理臺灣問題,不要與臺灣進行任何官方往來和接觸,不得向‘臺獨’勢力發出任何錯誤的信號。希望美國能夠以實際行動維護中美關係大局以及雙方在國際事務中的合作。”

  也是在1月11日,在北京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舉辦的研討會現場,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Michael A. Szonyi)就此事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專訪時表示,在他看來,所謂“臺灣旅行法”草案,尚不值得中國大陸過度擔憂。

  宋怡明認為,暫時不必過於擔心所謂“臺灣旅行法”原因有二:一是這一草案尚需得到美國參議院批准,並需要美國總統簽署後才能成為真正的法案,該草案最終能不能通過還是個問題;二是這一草案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因為草案所覆蓋的美國和臺灣相關各層級官員,互相之間的聯繫渠道早已有之。即使這一草案最終通過,也不會讓美國與臺灣之間的溝通出現很大變化。

  宋怡明表示,“當然可以理解,中國大陸會對此表示關切”,但在實際層面上不必太在意。

  國際上有輿論揣測,所謂“臺灣旅行法”草案的出臺,是不是繼與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通電話以後,特朗普政府又一次準備拿臺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上做文章。宋怡明對此也不以為然。他表示,草案反映的只是美國國會中的一些聲音,“目前和特朗普總統還沒有任何關係”。宋怡明説,就他個人了解到的資訊,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與蔡英文通了電話,“那是因為那時他還不太理解中美關係的歷史和兩國關係的複雜性”。而現在,特朗普已經在這兩個方面都“學會了很多”。雖然宋怡明説他無法預測特朗普日後對上述法案草案作何反應,但不應該“把後來發生的事情和之前發生的事情理解為有密切關係”。他認為,特朗普對這一草案的任何反應,與他當初和蔡英文通電話“基本上是兩碼事”。

  談及臺灣問題在蔡英文任內的前景,宋怡明表示,蔡英文了解大陸的“紅線”是什麼,她不大可能在其任內“跨過紅線”。因為她知道跨過“紅線”是非常危險的,美國也不會支援臺灣跨過“紅線”的舉動,反而可能因此拋棄臺灣。因為相較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如今的臺灣對於美國安全策略的重要性大大降低,甚至還可以説是“負資産”。

  除了臺灣問題,作為一名專攻中國歷史的“中國通”,近年來著有《被治理的藝術:帝國晚期中國的日常政治》和《有關中國的問題:對一個崛起大國的關鍵見解》等書的宋怡明,還十分關注中共十九大以及十九大報告中的各種新提法。

  宋怡明用中文對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表示,如果要談中國的“新時代”與以往比起來有什麼不同,一個最大的變化是,如今世界面臨的各種問題和挑戰,小到漁業等微觀層面的問題,大到國際貿易、氣候變化問題,“除非中國‘坐在桌子前’,否則這些問題就都無法解決”。“這和二三十年前是很不一樣的”,他更為感性地補充説,作為一個外國人,中國的強大原本和他關係並不那麼大,但事實是,“我的孩子這一代,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如果沒有中美和其他國家來共同討論、解決,那麼孩子們的未來就不會光明”。宋怡明説:“在我看來,這就是中國進入‘新時代’最大的變化。”

  對於外界有關“崛起的中國會否最終與守成大國美國發生衝突與戰爭”的擔心,宋怡明表示:“中國不想和美國打仗,美國也不想和中國打仗。”因為打仗是問題真的到了無解的時候,或者兩國互相不理解。因此,中美兩國必須加強更多層面的交流,以增進相互理解,把衝突的可能性降低。“這可以説是我們的歷史使命。”宋怡明説。記者 陳婧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