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歌星跨年“登陸” 臺媒:蔡英文遲早拖垮臺灣

2018年01月05日 07:11:00來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道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月2日刊登題為《跨年大咖都出走,年輕人看不懂嗎》一文,作者為楊渡。文章摘編如下:

  文章稱,今年跨年夜,我們在家中度過。電視轉播的各地跨年表演頗有些新樂團和年輕歌手,但我朋友的女兒卻乾脆不看臺灣電視節目,而是自己在房間裏看大陸的跨年晚會轉播:“反正臺灣的大咖都去大陸,他們的跨年還比較好看。”

  文章稱,臺灣大咖去大陸早有先例,雖有議論,但誰都擋不住。同樣的數目,一邊是新台幣,一邊是人民幣,差了四倍半;大陸跑一場,臺灣跑四場,明星要如何選擇?別怪明星,年輕人也一樣如此。

  文章稱,上世紀90年代,臺灣人去大陸被稱為臺商,後來是大企業去大陸投資,以高薪聘請臺灣幹部去管理,稱為“臺幹”。現在,許多大陸公司開始聘請臺灣人去工作,稱為“臺勞”。而上海一帶已有許多臺灣年輕人去做小吃生意,賣珍珠奶茶、早餐、湯包等各式臺灣小吃。

  文章稱,想一想,在20年前的北京、上海、廣州,年輕人起薪約為臺灣的1/10,10年前是1/3。如今,臺灣沒變,北上廣的起薪已與臺灣處於同一水準。再過10年呢?臺灣薪資20年來無增長,再想想臺灣經濟形勢,人們會樂觀嗎?大陸如果繼續增長,10年後北上廣的起薪或將是臺灣的兩三倍。那時臺灣年輕人會如何選擇?如果他們選擇用薪酬來決定自己的前途,那臺灣未來該怎麼辦?

  文章稱,這不是想在新年一開頭就唱衰臺灣。況且臺灣會不會衰,不是靠誰唱出來的,而是政策做出來的。從歌星的跨年表演,便可看到一個未來的趨勢。

  文章稱,兩岸交流30年,政治層面雖然時好時壞,但民間的移動最能説明整個變化。起初只是老兵返鄉探親,後來變成臺灣觀光客的大陸熱,後來是臺灣中小企業赴大陸投資,不少企業的確乘著大陸崛起的順風車發了大財。再後來是大陸為吸引更多臺商制定各種優惠政策,臺灣大企業因此進入大陸市場。影視産業就更不用説,早有各種演唱演出合作在進行。整體而言,民間的經濟與文化交流不斷上升,兩岸民間交流發展愈深愈廣。

  文章稱,但在政治上,由於政策的原因,臺灣錯失了許多時機。上世紀90年代初,正值大陸改革開放迫切需要招商引資之際,但臺灣採取了“戒急用忍”。後來在大陸呼籲“三通”之際,臺灣尚可以此換取大陸的讓步,奈何“三通”不通。再後來是“兩國論”,兩岸陷入僵局,談判斷絕,只有民間交流不斷走下去。等到2008年,臺灣對於“三通”的需要比大陸迫切,就只能拜託大陸,再沒有談判的餘地。

  文章稱,現在隨著大陸崛起,臺灣逐漸處於弱勢,如果説臺灣還有一點籌碼,大約也只有兩岸和平協議了。也就是在承認“一個中國”的前提下,換取長期和平大局,以及對臺灣經濟較有利的經貿條件。若是如此再拖10年,到時臺灣年輕人早已出走,請問臺灣將會如何?

  文章稱,前不久與大陸學者聊天時,談及兩岸局勢,雖頗為憂心,但也仍相信大陸的理性。原因即在於,時間在大陸一方,拖得越長,對大陸越有利。放眼10年之後,大陸經濟比臺灣強,臺灣年輕人嚮往去大陸工作,那時臺灣還有什麼談判的餘地?

  文章稱,問題不在大陸,而是現在的臺灣能有什麼對策?蔡英文當局再拖下去,只會拖垮臺灣年青一代。聰明的歌星都出走了,年輕人會看不懂嗎?

[責任編輯:郭碧娟]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