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共譜農業合作發展新篇

2017年12月27日 07:16: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俞 曉

  全國臺企聯農業工作委員會週年會議暨新時代兩岸農業合作論壇,近日在天津市濱海新區舉辦。兩岸企業界、學界人士及天津、廣州等大陸部分地區臺協負責人約150人參加活動。

  推進農業合作意義重大

  國臺辦經濟局副局長袁野發表致辭時説,國臺辦一向致力於協調相關部委,採取多種措施幫助臺灣涉農産品打開大陸市場。隨著ECFA協議的簽訂和落實,分階段降稅進程加速,大陸電商臺灣農産品展銷渠道簽約開通。努力參與農業創業平臺建設,在全國14個省區市落地29個農業創業園,有力促進地區發展和資源聚集,提升了産業合作層次和水準。未來將進一步推動普惠性優惠政策出臺和落實。

  臺灣地區新黨主席郁慕明認為,農業、醫藥産業在臺灣發展比較成熟,精緻農業更一貫非常優秀。兩岸同胞愈加關心每天的食品安全,推進兩岸農業合作發展意義重大。

  臺商紮根大陸正逢其時

  全國臺企聯榮譽會長丁鯤華在致辭中説,隨著“鄉村振興”理念的提出,未來兩岸農業合作希望很大、任重道遠。希望農工委這一平臺助力臺企發展,形成農業全産業鏈效應,與政府密切配合,多交朋友,爭取包裝推廣出一批有故事、有文化、有情結的知名品牌。

  天津市臺辦主任劉劍英説,臺商見證了天津最近30年的發展歷程,在大力推進京津冀一體化,實施自貿區升級等戰略的支撐下,臺商紮根天津正逢其時,潛力顯著。天津未來將著力建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種農農業發展新高地,多做臺胞期盼、需要、滿意的實事。

  兩岸農業合作前景廣闊

  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程金中説,廣大臺商深受鼓舞,堅定了在大陸發展的信心。與會嘉賓認為,臺灣農村再生強調“三生”即促進生産,發展生態及文化,提升生活品質,建設富麗新農村,並出臺《農村再生條例》,擬用10年時間投入1500億元新台幣。而大陸方面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同時,確定“産業興旺”和“生態宜居”居於核心地位。兩岸農業發展願景一致,資源互補性強,文化傳統一脈相承,有極為廣闊的合作前景。

  會後,嘉賓們共同參觀天津康農食品集團農業科技産業園等,並紛紛表示,應當充分發揮自然生態這一鄉村的最大優勢,鼓勵農村主動提出再生需求,利用感測技術、控制系統等先進網際網路、物聯網技術,優化農業産業結構,突出跨地區、跨單位聯盟合作的優勢價值,最終建成兼具現代化生活品質與傳統文化特質的新農村。

[責任編輯:郭碧娟]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