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交流三十年】臺商徐濤:大陸半導體産業將會迅速發展

2017年12月19日 09:40:00來源:台灣網

  【題記】今年是海峽兩岸同胞打破隔絕狀態開啟交流交往30週年。30年來,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為兩岸關係緩和、改善與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兩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見證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也發生了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故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過去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中的親歷者、推動者和見證者,仍在續寫“兩岸一家親”的同胞親情。

  

  臺商徐濤。(台灣網發 威盛集團供圖)

  【人物小傳】徐濤:威盛集團副總裁,一手創建了威盛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武漢等地的研發或應用技術中心,並建立起一支專業、精幹的管理團隊,為公司在大陸的技術戰略提供強有力的運營支撐和人才儲備。此外,還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顧問、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常務副會長、北京臺資企業協會副理事長、威盛信望愛公益基金會監察人、海峽兩岸城鄉發展合作委員會-臺灣指導委員會副主席、中韓企業聯誼會副會長、延懷河谷葡萄與葡萄酒産業聯合會會長、懷來葡萄産業聯合會會長等社會職務,被大陸各級政府及教育機構特聘為顧問。

  台灣網:從1987年到今年2017年,海峽兩岸打破隔絕狀態開啟交流交往30週年,作為一名深耕大陸的臺商,您能談談在大陸二十多年生活的感受嗎?是否想過,假如當初沒來大陸,而是選擇在臺灣或去國外謀求發展,人生會不會比現在更精彩?

  徐濤:我1990年從臺灣來到北京發展,至今已有27年。這27年間大陸無論是市場的規模,還是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都有了非常巨大的變化,一路見證這種巨變與發展,我感受頗為深刻,更與北京結下了非常深的感情,于我而言,這种經歷和見證意義非凡。

  年輕時我的個人目標很明確,即希望未來能夠管理和運營一家大企業。當時之所以選擇來大陸發展,一是看到了大陸未來的機會,二是當我從臺灣(新竹)交大電子工程系畢業時,臺灣已是人才濟濟,我的學長們不管是自己創業或是為企業服務,都已在各自領域有所成就,可以説最好的發展機會和發展空間都已經被學長們“霸屏”,作為剛畢業的學弟,我們發展的空間和歷練的機會就非常之小,所以當時我決定並選擇來大陸發展。今天再回首來看,當初的選擇非常正確。來大陸發展,使我在年輕時就有機會得到各方面歷練。

  有時也會設想,如果當初留在臺灣,或是去歐美發展,人生會怎樣?我想一定會完全不同,但我仍然覺得能夠有機會見證並參與大陸30年的快速發展,與有榮焉,如果讓我再做一次選擇,我依然會決定來大陸發展。

  台灣網: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涉臺部分提出“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我們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您是否關注了此次大會,對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以及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您有什麼期待和願景嗎?

  徐濤:最近我每天都會關注和瀏覽十九大的相關新聞。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兩岸的內容,非常有智慧。我認為,要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並且要更加深入、廣泛,特別是要推動兩岸青年人的交流、幫助臺灣年輕人更加了解大陸、了解中華文化。

  十九大報告還提到要為臺灣同胞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我覺得這點非常好,能夠使臺胞在大陸生活更便利。但在一些細節問題上還可以再加強,比如現在的臺胞證號碼位數與身份證不一樣,臺胞就無法使用臺胞證綁定銀行卡、信用卡等進行網路消費,希望能將臺胞證號碼位數與身份證設置一樣,以方便臺胞在大陸的日常生活和網路消費。此外,在投資方面,也要讓臺商能夠享受到更加“國民化”的待遇,目前很多領域對於臺商投資有外資身份的限制,希望未來能夠更加“國民化”。

  台灣網:兩岸之間、以及大陸這30年中發生的哪些變化,在您看來是機遇,並且您抓住了這個機遇乘勢而為,使自己和服務的企業都能夠有所作為?

  徐濤:我90年代初剛來北京時,曾在新大都酒店包房住了兩年,當時首要任務就是市場調研,了解大陸IT産業的發展狀態。那時北京的IT業是什麼狀況呢?我講一個小事例:當時有個朋友一次性賣掉80台電腦,便張羅在飯店請客,我很不以為然,覺得這麼一筆小訂單何至於如此炫耀,可他説僅這一筆看似非常小的訂單,他就賺了80萬元人民幣,這在當時已經算非常可觀的利潤了。當時我意識到雖然中關村半導體産業尚處於初級階段,市場規模也非常小,幾乎沒有大公司,但中關村甚至整個大陸半導體産業已在起步之中,未來一定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我1999年加入威盛集團,2000年開始著手在大陸建立研發中心。彼時大陸的IC設計産業還相當落後,我們曾做過一份調查統計,當時在大陸比較有經驗、專業級的IC設計工程師大約只有500人左右,IC設計人才相當匱乏。威盛在IC設計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和資源,也非常看好IC産業在大陸的發展前景,於是在大陸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繼設立研發中心並迅速發展,很快研發人員便超過500人。可以自豪地説,那時威盛佔據著大陸IC設計領域最優秀研發人才的半壁江山,就像大陸IC設計領域的“黃埔軍校”。

  同時,威盛也是最早提出中國芯戰略的企業。大陸在很長時間內沒有自主智慧財産權晶片,晶片幾乎依賴進口,也就是所謂的有機無芯。威盛提出中國芯戰略,亦是希望以華人自主智慧財産權技術為大陸發展帶來核心的技術和産品。

  台灣網:您如何預判未來幾年大陸IC産業的發展趨勢?兩岸在這方面有沒有可以相互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徐濤:以我的觀點來看,真正帶動半導體産業發展的是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機器人、智慧製造等創新技術和應用的發展。在這些方面,大陸都走在了發展的前端。我們知道,大陸每年的石油進口額非常大,但實際上大陸半導體零部件的進口額甚至大於石油的進口額,可見其市場需求規模。除了規模大之外,大陸半導體産業應用發展到各行各業的速度,也非常之快。不僅如此,大陸IC産業從設計、到工具,再到製造,以及製造裝備,都受到來自政府的大力資金支援和政策扶持,已經組成強大的國家隊。這些因素都成為拉動大陸半導體産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力,預計不久就會發力。大陸半導體産業未來勢必會更加成熟,更加具有競爭力和競爭優勢。我也相信在未來5至10年內,中國半導體産業將會實現巨大跨越和進步,在國際市場佔有率和影響力上,也將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第二強大的國家。

  臺灣IT及電子製造産業自上世紀90年代進入大陸,那時主要以生産代工為主,這一波産業在大陸的發展不僅使臺商自身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也使大陸在這一領域的生産製造能力成為最領先最集中的地方,為大陸培養了非常多的産業人才,也帶動了很多核心技術的發展。從這一點來説,臺商為産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未來,臺商如何能夠在智慧製造、工業4.0的發展中有更多更好的表現,是廣大臺商需要思考的問題。

  台灣網:前段時間,宏達電將一部分手機團隊以330億新台幣賣給Google,將公司大部分力量傾注到VR領域,您能談談VR未來的發展前景嗎?

  徐濤:其實無論是VR、AR,還是AI技術,我認為這些新科技將改變未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方式,其影響或許將更勝網際網路和智慧手機,是下一場將為人類生活帶來顛覆性改變的技術變革。

  VR未來一定會走向人們的生活,進入許多産業。HTC Vive目前就已在很多不同産業得以運用,根據客戶的業務需求,再做應用開發即可實現垂直行業的應用。以汽車銷售舉例,客戶帶上HTC Vive後,便可進入一個虛擬的汽車內部,如果客戶不喜歡車內飾的顏色和座椅,銷售人員會立刻根據他的需求進行調整;VR設備還可用於消防員培訓,建立一個虛擬的火場,讓消防員進行各種虛擬實景訓練,這樣既安全又可營造多變環境。此外,HTC Vive已經走入很多實驗室、大學、研究機構,一些具有一定危險性的物理實驗或化學實驗都可通過VR來操作。

  目前的VR設備仍是以B2B (business to business)商用市場為主,個人市場覆蓋極小,VR虛擬設備不管從價格、空間、重量還是內容,都還不具備成熟條件使普通個人消費者在家就能安裝使用,因此B2C(Business to Customer)市場還沒有完全打開,這個也是VR設備廠商未來需要解決和考慮的問題。但是在可預期的未來,VR將在醫療、教育、旅遊、電商、設計等眾多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很快得到非常廣泛的運用。

  台灣網:大陸製造業臺企面臨轉型升級的問題,您對此有什麼思考?

  徐濤:我個人覺得困難蠻大,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因為當時很多臺企沒有重視大陸市場,轉型升級建立內銷品牌和渠道,他們一直靠代工和外銷市場,失去了在大陸建立品牌和發展的最佳時機。當然其中也不乏成功者,比如旺旺、康師傅等。

  2001年,我回臺北參加一個行業活動,做大陸IT産業的發展報告,那時我就提到大陸市場將會快速發展,加入WTO會使整個市場更為開放、透明,也會帶來世界一流的競爭對手,這樣的競爭超過以往臺商在臺灣所面臨的所有競爭。大陸經濟就如同一列高速發展的列車,我當時就建議,臺商應登上這趟經濟快車,但是很遺憾,很多臺商沒有抓住當時的機會,其實那時候發展內陸市場成本要比現在低很多,機會也多很多。現在市場發展已經成熟,市場變化非常迅速,産業發展也非常迅速,這時只有優秀的企業才能突破,轉型升級,這需要一種創新思維。

  不過也不用很悲觀,因為實體經濟還是非常重要,雖然現在網際網路經濟在大陸很發達,給人們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但仍需實體經濟製造出好的産品。製造業將向更高端的技術和品質發展,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這些創新技術,發揮工匠精神,認真地把每一件産品當成藝術品來打造,給人們提供更符合需求、更個性化的服務和産品。

  台灣網:現在都講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您是如何理解社會融合的?您覺得臺商、臺企要如何才能融入大陸社會生活?

  徐濤:我認為融入是要從生活上、文化上、思想上全面融入,這需要多觀察、多體驗、多反省——對自我的反省。不管哪都有它好的方面,臺商融入大陸要有決心,不能只喊著要融入,但大部分時間住在臺灣,來大陸也只跟臺商打交道,不交大陸朋友,也不去體驗和了解各地的生活與文化,那樣不可能融入。融入是什麼?是你要在這裡安家,要融入這裡的生活,但遺憾的是,大多臺灣人還沒有意識到紮根的重要性,也不接受和不情願在大陸真正安家。

  很多臺企現在仍習慣啟用臺幹做大陸管理,他們認為用自己熟悉的人、熟悉的方式最為簡便,但他們不了解,臺灣人和大陸人在文化理念、管理方式、處事風格等很多方面有很大差異。臺企在大陸發展必須要培養本地精英,這就是所謂紮根。

  台灣網:您覺得自身何種特質使您能夠從孑然一身來大陸的臺灣青年成長為像今天這樣一個能夠帶領一個大企業的管理者?現在很多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您對兩岸青年創業者有什麼建議?

  徐濤:我是一個非常好學的人,這可能是我的特質。對於新事物,我一直保持好奇心,每天會有大量閱讀,也會上網查閱各種文獻,了解産業的發展趨勢,且掌握新知的速度很快。我認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創新,才能有好的發展。當然,不僅要學習産業發展趨勢,還要了解與它相關的學科,這對理解新科技很有幫助。比如,我最近在研究VR時,會同時學習視覺心理學,因為VR實際上是對人腦的一種視覺欺騙。

  作為一名企業高管,如果不能掌握行業發展趨勢,及時自我更新知識儲備,很快就會被産業競爭所淘汰。我現在依然保持著每天大量閱讀的習慣,並且我並不局限于IC設計産業, VR、AR、AI,以及物聯網,我都有涉及和思考,同時也有很多跨界涉獵。

  無論是大陸政府還是臺商,現在都在為兩岸青年人盡可能地打造更好的創業環境和平臺,在未來幾年中,創業的機會將會更多。我鼓勵臺灣年輕人來大陸創業,但我覺得在大陸創業要想成功,一要有創新精神,二要融入大陸的生活,三要有兩岸的情懷。如果沒有對大陸的感情,只想著在這裡創業成功能夠賺錢,不懂得融入這邊的生活,甚至找不到很好的長期合作夥伴,那麼在大陸創業成功的機會就不會高。(台灣網 王怡然)

  【相關背景】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高整合嵌入式平臺及系統解決方案領導廠商,致力於M2M、物聯網及智慧城市領域應用開發,範圍包括多屏墻、數字標牌、工業自動化、醫療自動化等。公司總部位於臺灣新北市新店區,並通過威盛全球化網路佈局,在美國、歐洲及亞洲的高科技核心區域設立了分支機構。客戶群涵蓋全球各大領先高科技、電信、電子消費品牌。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