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記憶與和平”—兩岸大學生詩歌朗誦暨燭光祭活動於南京大學舉行

2017年12月12日 22:06:00來源:台灣網

活動現場。(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台灣網12月12日南京訊 (記者 尹賽楠)“我們來到這裡,手捧燭燈、寄託哀思;我們匯聚一堂,聆聽詩篇、祈願和平。”12月12日晚,在南京大學星雲樓,來自海峽兩岸十多所高校的近600名大學生,手捧燭燈,吟誦詩歌,共同舉行“記憶與和平—兩岸大學生詩歌朗誦暨燭光祭”活動,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不知過去,無以圖將來”。兩岸大學生一起點燃燭燈,在國家公祭日前夜用燭光祭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表達對歷史和正義的守護,表達對和平與發展的希冀,以實際行動表達了勿忘昨天、無愧今天、不負明天的新時代年輕人心聲。

  “詩言志,歌咏言”。誰也不願回憶八十年前那段苦難的歲月、那段悲慘的經歷,但紀念是為了勿忘昨天、無愧今天、不負明天。在此次詩歌朗誦中,兩岸大學生一起朗誦了《陷京三月記》《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詩作,來自臺灣藝術大學的王詩婷用閩南語和南京大學的戴浩宇以對話方式進行朗誦,語言的美和情感的通即刻感染了現場觀眾。

  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和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的50多位孩子,深情朗誦了《和平宣言》和《山河永固》,孩子們質樸的童聲,與那段慘痛的記憶形成了鮮明對比,讓人感到了一種希望和力量,歷史的痛苦絕對不能在孩子們身上發生。

  參與活動的兩岸大學生還創作了《30萬同胞,血的安魂曲》《金陵1937——復興的回眸》等作品,通過一個個真實事件和倖存者的親身經歷再現歷史,以詩歌方式把人們帶回80年前那段苦難的歲月,讓人潸然淚下。

  臺灣美和科技大學30多位學生齊誦《勝利日》,當視頻連線畫面中傳出“我要用盡生命歌唱,歌唱和平飛翔的曙光,歌唱永生恒在的炎黃!”誦讀聲時,現場報以熱烈的掌聲。隨後,南京大學和美和科技大學兩個會場又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兩岸大學生共同朗誦了由廈門大學黃濤老師創作的《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八十週年賦》。“昭昭前事,惕惕後人,唯有富強,可安家邦。” 一千多字的賦,盪氣迴腸,充滿力量,逐漸將朗誦會推向了高潮。

  最後一首是來自中國華藝廣播公司施會毅創作的《我的中國,我的歌》,該詩以“我站在山之巔, 看江山如畫 ,群山巍峨……”起,以宏達的視角,俯瞰中華五千年曆史和萬里河山,磅薄大氣。一句“我的中國,江河奔流,驚濤拍岸涌起過多少英雄的歌,激流勇進衝過歷史奔騰的漩渦”瞬間點燃了現場激情,引領現場同聲高誦。

  今晚,我們點亮燭光,在清冷的夜色中祭奠。今晚,我們齊聚於此,在情感的交融中奮發。我們牢記歷史,為的是寄託哀思,為的是祈願和平。首次參加活動的多位臺灣學生表示,“從沒想到有這樣隆重的祭奠”,“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覺得心靈被深深震撼,這是一次“靈魂的凈化、精神的洗禮!”參與節目主持和朗誦的樹德科技大學的鄭謹洹表示,“我最愛《我的中國,我的歌》,特別是其中一句,‘中國啊中國,你永遠帶著少年的夢想初心不忘’,觸動了我的心。”

  此次活動是“牢記歷史 勿忘國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80週年公祭系列活動之一,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指導,中國華藝廣播公司、旺報、中華婦女黨主辦,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美和科技大學、臺灣傳統倫理文化協會等兩岸十多家機構和媒體協辦。(完)

活動現場。(台灣網 尹賽楠 攝)

活動現場。(台灣網 尹賽楠 攝)

活動現場。(台灣網 尹賽楠 攝)

[責任編輯:盧佳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