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看乾隆皇帝如何打造“品牌故事”

2017年12月09日 09:45: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臺北12月8日電(記者趙丹平、劉剛)“觀賞清宮的收藏,很容易在文物作品上找到乾隆皇帝品評鑒賞的痕跡。後世人對此頗有爭議。他之所以這樣做,是想留下一個屬於他個人的品牌標識。”臺北故宮博物院器物處處長余佩瑾説。

  作為“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特展”策展人,余佩瑾著重從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兩者間的關係,來解釋清朝乾隆皇帝賞鑒、把玩文物的特點,並將其與現代人的品牌、文創理念相結合,來重新挖掘文物賞鑒的現代意義。

  “無論是把詩題在畫卷上、刻在瓷器的底部,還是在書畫的裝幀上加上‘乾隆’兩個字,他都是在打造他個人的logo——‘雙龍乾卦叫乾隆’。這很有趣。”余佩瑾説。

  8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幕的特展,以乾隆的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作為展覽主軸,通過18世紀的器物、書畫及圖書文獻各類精美選件,呈現那個年代文物包裝與設計的巧思,以及別具時代風格的特色新品,期望將文物背後的故事呈現給觀眾,並引導觀眾從藝術品牌的新視角認識乾隆皇帝,進一步由古知今,深入了解中國傳統藝術品牌與現代人生活的關聯。

  在7日舉行的特展開幕記者會上,據臺北故宮博物院方面介紹,策展人意圖以“現代文青的始祖”形象,來推介乾隆對文物的收藏與包裝,讓人們看到一個別具時代風格的“乾隆品牌”。特展分為四個單元。“打開藏寶箱”單元展出乾隆的珍品盒“百什件”,其中的藏品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第二單元“最愛古董”展示乾隆接觸古物、考證用途、探尋其歷史軌跡的經過;第三單元“珍藏寶貝”完整記錄乾隆管理、陳設清宮文物的想法與創意;“乾隆品牌”單元則通過文物上所附印的“乾隆製造”,展現他獨特的鑒賞品味及藝術風格。

  在諸多展品中,春秋時期的環鈕鐘邾大宰鐘非常引人注目。乾隆為這件春秋邾國之器配做了一隻亭式木架,木架背面橫樑上刻有乾隆禦題詩文和“乾隆禦鑒”的字樣,正面亭架靠下部位是乾隆與大臣文會題咏此鐘的詩句。文物與展示架風格古樸典雅,渾然一體,彼此烘托,相得益彰。

  “紫檀木鑲竹絲轉盤格子”製作于乾隆三十一年(西元1766年),設計奇巧,做工精緻,可根據格子的大小尺寸搭配不同玉器,高低錯落,疏密有度,是乾隆時期工匠的巧思及宮廷陳設古玩的極好範例。

  “乾隆真的是很喜歡文物,否則很難想像一個皇帝為什麼會在文物賞鑒上花這麼多時間和精力。”余佩瑾説,今天我們用大家能夠理解的品牌與文創的理念來重新認識這些文物,從優良的文化傳統中衍生新的元素,“這樣就可以把古代與現代、把文物賞鑒與現實生活連接起來。”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