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交流三十年 這些文藝作品讓你記住鄉愁

2017年12月09日 09:43:00來源:新華網

  2017年是兩岸打破隔絕狀態、恢復民間交流30週年。30年前,在兩岸同胞的不懈努力下,兩岸長期隔絕狀態終被打破,兩岸交流交往大門由此打開。兩岸從隔絕到逐漸開放的過程中,涌現了無數感人至深的詩文歌曲和影視劇作品。

  電視劇《原鄉》:回家看娘 原鄉情長 

  電視劇《原鄉》還原老兵上街場景。 

  電視劇《原鄉》以1987年臺灣地區宣佈開放探親為背景,還原居住在臺灣眷村的老兵因思念家鄉,衝破藩籬,爭取回大陸探親機會的故事,刻畫了臺灣老兵的人物群像。

  在這部劇的大結局,老兵們穿上寫有“我要回家”“我想媽媽”字樣的白色汗衫,浩浩蕩蕩走出眷村。正是這場“返鄉探親運動”最終促成了臺灣當局解除禁令,開放返鄉。

  編劇陳文貴曾表示,《原鄉》每一集裏都有生活的底子,筆尖裏流出的不是墨水,是老兵的血淚。陳文貴説:“老兵們想家回不去,提也不敢提,娶的臺灣老婆也不理解,他們的孤獨不是一種刻意的悲慘。它是一個群體命運真實的存在,不是煽情。”

  該劇導演、主演張國立表示:“這段歷史,我們這代人不應該忘記。我們這代人還有一種責任,要告訴下一代,中華民族曾經歷這樣一段不能忘記、不能讓它再發生的歷史。”

  值得一提的還有這部劇的主題曲《望大陸》,這首歌的歌詞取自於右任的愛國詩篇,“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詩句感情沉鬱、字字泣血,寄託了于右任對家鄉深沉的眷戀,也準確地表達了《原鄉》的主題。

  歌曲《鄉愁四韻》:一唱三嘆 鄉愁悠久綿長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余光中的《鄉愁》久負盛名,《鄉愁四韻》也是其經典之作,這首詩經音樂人羅大佑譜曲後得以廣為流傳。簡單的木吉他伴奏,更為原詩作增添了憂傷之意。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酒一樣的長江水/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四種簡單的意象卻能引起人們深深的共鳴,這是故鄉在遊子身上留下的不可抹滅的印記,是無論走到哪都無法舍卻的牽掛。

  歌曲《大地》:Beyond樂隊寫給臺灣老兵的歌 

  資料圖:beyond樂隊。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那些蒼翠的路上/歷遍了多少創傷/在那張蒼老的面上/亦記載了風霜/秋風秋雨的度日/是青春少年時/迫不得已的話別/沒説再見/回望昨日在異鄉那門前/唏噓的感慨一年年/但日落日出永沒變遷/這刻在望著父親笑容時/竟不知不覺的無言/讓日落暮色滲滿淚眼……”

  這是香港搖滾樂隊Beyond的歌曲《大地》,講述了一名老兵回鄉時的情景,創作時代大背景正是1987年兩岸重啟交流。

  1986年,Beyond主唱黃家駒完成《大地》的編曲。1987年11月之後,臺當局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於是黃家駒想到把《大地》填成表達海峽兩岸情懷的一首歌,並交給劉卓輝填詞。1988年9月,歌曲正式發行。

  這首歌不只表達了對父親的愛,也寫出了臺灣老兵對親人和故鄉望眼欲穿的憧憬。有評論稱,《大地》在流行搖滾中帶著一股中國風,是Beyond的一次大突破,也表達出他們對神州大地的情懷。

  歌曲《故鄉的雲》: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 

  1987年春節,臺灣歌手費翔攜《故鄉的雲》登上大陸春晚舞臺,旋即火爆兩岸。這首歌表達了遊子心念故鄉的渴望,道出了千千萬萬遊子希望歸鄉的願望。

  “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歸來吧/歸來喲/我已厭倦漂泊……”

  愛不能歸,故土難回,從多少詩文曲調裏流淌出人生曠久的哀嘆。無盡悲歌,在歷史上留下了一聲悲慼的迴響。六十余萬老兵渴望回家的心願,如今已演變成每年七八百萬兩岸人民交流往來的洪流。從道阻且長到暢通往來,兩岸交流是歷史大勢,不可阻擋。(編輯:張晴、李雪姣,綜合整理自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央視網、《海峽導報》等)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