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80週年 兩岸青年徵文比賽得獎名單揭曉

2017年11月30日 18:40:00來源:華廣網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惟有謹記歷史教訓,才能避免過去悲劇再度重演。由中國華藝廣播公司、《旺報》和中華婦女黨共同舉辦的“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80週年——對年輕世代的啟發與影響”兩岸青年徵文比賽(徵文資訊連結),于日前展開結束評審。一等獎《“最後的證言”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口述歷史活動感想》由南京口述歷史協會(集體)獲得,獎金一萬元元人民幣,其他獎項分由兩岸投稿者獲得。

  本次徵文總共收件數達148篇,經過兩輪的票選,選出了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1名、佳作獎3名及入圍獎19名等五個獎項,共25名得獎者,其中獲得一、二、三等及佳作獎的得獎者,可受邀于12月12日前往南京參加13日舉行的頒獎典禮。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80週年,由中國華藝廣播公司、《旺報》和中華婦女黨,兩岸攜手于5月24日在南京共同發起了一系列的活動,在之後的6個多月的上件裏,推出了包括:全球華人虛擬城墻捐磚、電視紀錄片《南京!1937!》、圖書《倖存者説》、兩岸大學生詩歌朗誦和燭光祭、“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80週年—對年輕世代的啟發與影響”專題論壇及兩岸青年徵文比賽等。系列的活動將在12月13日于南京進行最後的收官,同時也在活動上進行本次兩岸青年徵文比賽頒獎,將頒發:一等獎(1名):人民幣一萬元及獲獎證書、二等獎(1名):人民幣五千元及獲獎證書、三等獎(1名):人民幣三千元及獲獎證書、佳作獎(3名):人民幣一千元及獲獎證書。有關獲獎徵稿作品,將在兩岸媒體刊登,而入圍獎(19名)的獲獎證書,則在活動後以郵寄的方式寄給得獎者。

  邀請到兩岸共8位知名專家學者擔任評委,包括:中國時報社長王豐、臺灣大學政治係教授張亞中、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陳國軍、南京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副館長陳俊峰、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林勁、兩岸網際網路發展協會秘書長黃和良及《兩岸視點》雜誌副總編輯鄧允光。

  “歷史可以原諒,但記憶不能遺忘”,希望可以透過今年兩岸攜手舉辦的活動,讓兩岸的民眾一同正視歷史,打通跨域海峽的記憶之路。

  附獲獎題目和作者: 

  一等獎 

  題目:“最後的證言”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口述歷史活動感想

  作者:南京大學口述歷史協會(集體),分別是:鄧雅欣、高旭東、胡雨玭、汪沛、郭玉榮、張欣然、王伊麟、唐文玲、秋香、李麗晴、李文睿、王婧赟、郝懌、齊婉音

  二等獎 

  題目:血淋淋的歷史傷痕,或可原諒但不能遺忘

  作者:何溢誠(臺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臺灣)

  三等獎 

  題目:以史為鑒、勒銘於心

  作者:胡文嵚(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2017新聞學班)

  佳作獎 

  1.題目: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八十週年賦

  作者:黃濤(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

  2. 題目:人性本善,勿忘心安

  作者:席雲麗(山東省淄博第一中學)

  3. 題目:南京大屠殺——沉默的你我他

  作者:趙祥亨(36氪諮詢顧問,臺灣)

  入圍獎 

  陳曉曉、孫旭東、敬瑞雨、孫萌、劉紫藝、莊楚君、滿澤陽、陳曉光、徐景春、王子俊、甘潔如、孫榮富、張博勳、蕭惠敏、王雲煙、張蕓瑜、張博勳、陳昭欣、劉彥良

[責任編輯:王思羽]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