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跨越海峽手拉手,共創未來心連心——“兩岸和平小天使互訪活動”紀事

2017年11月30日 10:00: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臺北11月30日電 題:跨越海峽手拉手,共創未來心連心——“兩岸和平小天使互訪活動”紀事

  新華社記者 趙博 張鐘凱 劉剛

  千禧年夏天,陳季楠認識了劉瓊憶。兩位分別生活在昆明和臺北的同齡女孩,因為“兩岸和平小天使互訪交流活動”相遇並成為好朋友。歲月荏苒,這段跨越海峽的友情始終不曾減淡,浸潤過豆蔻年華的稚嫩書信,見證過校園時代的少女心事,也陪伴過初入職場的磨礪光陰。

  “我們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家人。無話不説,總把對方放在心裏……”陳季楠説,“擁有這份友情很幸運,是‘小天使’活動帶給我這份幸運。”

  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國少年先鋒隊全國工作委員會、臺灣中華企劃人協會共同組織的“兩岸和平小天使互訪交流活動”,主要面向8至15歲少年兒童,自1992年創辦以來已舉辦15屆,成為兩岸青少年交流中持續時間最長、年齡最低、影響深遠的品牌活動。

  “臺灣的小朋友們快點來啊快點來”

  將時針撥回1988年的臺灣。兩岸近四十載的隔絕狀態前一年剛被在臺大陸籍老兵們“想家”的吶喊與抗爭衝破,各界臺灣同胞很快掀起“回大陸看看”的熱潮。

  這年“六一”兒童節,北京市景山少年宮迎來一位臺灣客人——時為中華企劃人協會成員的翁林澄。“這個協會就是為了實現兩岸少年兒童交流成立的。我們一面通過同鄉會與大陸互寄信件、建立聯繫,一面在島內想辦法推動兩岸交流拓展到小朋友。”他説。

  花甲之年的翁林澄回憶往事,感慨萬千。“過程不易,幸好有全國臺聯和少工委旗下的中國兒童少年活動中心與我們一拍即合,並積極推動,事情辦成了!”

  1991年10月,兩岸主辦方簽署合作協議;翌年8月,首批146位臺灣“小天使”抵達北京。

  主辦方舉辦“小天使”活動的“初心”在於:夯築兩岸少年兒童情誼,共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成為溝通兩岸、傳播和平的使者。

  25年間,近千名臺灣“小天使”陸續造訪大陸,聯誼之餘飽覽名勝山川,從祭黃陵到遊三峽,從拜孔廟到走東北……“即使兩岸關係最緊張的時刻,活動也不曾間斷。”翁林澄説。

  今年7月,第十五屆“臺灣和平小天使交流訪問團”來到北京國子監參加了開筆禮。孩子們描紅寫下工工整整的“人”字,翁林澄眼角閃過感動的淚花:“一撇一捺雖簡,卻凝練了一輩子的做人道理。就像我們的活動,一屆兩屆不難,難的是持之以恒。”

  他説,偶爾覺得累時,腦海裏會響起景山少年宮孩子的歌聲:“臺灣的小朋友們快點來啊快點來!……”

  “每個節目都與團圓有關”

  1992年,首批臺灣“小天使”來訪一個月後,28位大陸“小天使”踏上赴臺旅途,拉開了“兩岸和平小天使互訪交流活動”序幕。迄今,已有17個大陸省區市參與這項交流。

  陳季楠參加了第五屆大陸“小天使”訪問團。她至今記得那個炎夏,自己第一次出遠門,因為水土不服導致中暑。“玩遊戲時我難受得快暈倒了,瓊憶的媽媽和阿姨幫我‘刮痧’治療,讓我很感動。”她説,登臺表演舞蹈時,她們一家子坐在第一排,起勁鼓掌、不停拍照。

  長大後成為舞蹈老師的陳季楠記得,那屆大陸“小天使”在臺北的文藝演出共有10多個節目,“每個節目都與團圓有關”。

  活動結束後,季楠和瓊憶保持了長時間的通信。書信末尾,她們總不忘問候對方的家人、祝福闔家安康。直到念高中時瓊憶搬家,兩人才失去聯繫。

  “2010年,我們在全國臺聯幫助下奇跡般重聚。”陳季楠説,“那晚,我悄悄跑到賓館門口等她。瓊憶一下車,我倆緊緊抱在一起,瞬間淚崩。”

  MSN、微博、臉書、微信……通訊方式日新月異,她們的聯繫也更加密切。每到過生日,雙方家人都會輪番送上祝福;逢年過節互發短視頻,兩邊也都是全家一起“出鏡”。

  2016年,陳季楠結婚,劉瓊憶專程到昆明當伴娘,還帶著男友。“我們約定等瓊憶在臺北辦婚禮,四人再聚。”陳季楠甜美的嗓音裏滿是憧憬,“從一開始,‘小天使’就不僅是小朋友的交往,而是彼此家庭的親情連結。”

  “‘小天使’是我參加兩岸交流的開始”

  2008年,“90後”武漢男孩羅郅煒參加了湖北省組織的“大陸和平小天使交流訪問團”。從臺北、臺中到高雄、屏東,兩岸小夥伴一路同行,歡歌笑語。

  “我奶奶是臺灣新竹人。我很小的時候,她就教我唱閩南話歌曲。聽説我要去臺灣,她很開心,又教我用閩南話念唐詩。”羅郅煒説,這首《春曉》在赴臺表演時大受歡迎,“我想是因為寄託了奶奶的鄉愁,才會如此打動人吧”。

  “結對子”的臺灣小夥伴陳柏霖帶羅郅煒逛了淡水老街,兩人一起玩街邊遊戲,打氣球、撈金魚,沿著堤岸散步聊天,“氣氛輕鬆愉快,我們甚至覺得似曾相識”。

  “‘小天使’是我參加兩岸交流的開始。”羅郅煒大學二年級暑假報名成為“全國臺聯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志願者,不久又參加了“湖北省臺胞青年省親謁祖團”。他説,越深入參與兩岸交流活動,越發現民眾所有誤會、隔閡都源自不了解,這也激發了自己為兩岸交流貢獻力量的熱情。

  再次赴臺時,羅郅煒再次見到陳柏霖。“時隔六年,我們都很激動,交換了禮物,探討學業規劃,直到深夜”。

  今年9月,羅郅煒赴美攻讀博士。“不少人對我的臺胞身份很感興趣。只要有空,我會給他們講我的家族往事和赴臺交流故事,講兩岸同根同源的深厚情感。”他説,“兩岸和平小天使互訪交流活動”是這一切講述的開始。

  “我還告訴他們,有許許多多像我們這樣的兩岸孩子,從手拉手到心連心,成為一輩子的好朋友。”羅郅煒説,這正是兩岸交流的縮影,如活動主題歌所唱,“一樣的大地,一樣的天空,你我未來命運相與共;一樣的皮膚,一樣的臉孔,心中擁有同是一個夢……”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