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30年,兩岸民間往來那些事

2017年11月30日 08:23:00來源:人民日報

  從探親“三大件”

  到“常要給我錢”

  【鄉心重於物質】1988年1月,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組團到大陸。臨行前,臺灣著名作家陳映真寫了一篇《歷史性的還鄉》送給團長何文德和探親團:“故園之令人心繫,不在繁榮蕭條,而在於風土鄉井之依舊,在於族人親友深切溫暖的親情。遊子歸來的喜悅,也不在他的落魄富裕、成功失敗,而在於他之終於落葉歸根,倦鳥知返……”

  30年前,臺灣剛開放赴大陸探親時,兩岸經濟狀況差距不小。16歲到臺灣的黃江南回憶,1988年初他回到闊別近40年的家鄉。從香港搭火車先到廣州再到湖南,隔著車窗看故鄉,一片荒煙蔓草,大陸那時真的很困難。

  母親和弟弟到衡陽來接他,黃江南帶了電視機和許多金戒指。當年回鄉探親的臺灣人幾乎人人都帶金戒指,“我們會在香港買‘三大件’‘五大件’,往大陸送。”黃江南説,其實一些老兵在臺灣過得也不好,有些人甚至變賣臺灣的房産,把錢帶回去改善親人生活。

  30年彈指一揮間。今年84歲的黃江南現在幾乎每年都回大陸。在臺灣,也經常與老家的親人視頻聯繫。他説,“他們現在生活得比我都好,經常要給我錢。”

  何文德的兒子何守為2016年5月第一次到父親的老家湖北房縣。“我父親講,那是群山環繞的一個小盆地。”何守為説,“我堂哥開車來接我,帶我走高速。那條高速路遇山挖洞、遇谷架橋,難度看來比臺灣的雪隧低不到哪去。一路上車也不多,我覺得共産黨真不簡單,為了縮短城鄉差距,連這樣山溝的地方都修了高速公路。”

  從“老夫少妻”

  到“為愛相隨”

  【“大小戀”】2011年臺灣當紅藝人“大S”徐熙媛嫁給大陸企業家汪小菲,在兩岸尤其是臺灣引起廣泛關注。不僅因為豪華婚禮、明星效應,更在於臺灣女明星嫁給大陸郎。

  “當年為‘反攻大陸’,老兵是不許結婚的。回大陸探親後,許多老兵就娶了家鄉姑娘。”黃江南介紹。1987年後兩岸婚姻迅速成長,絕大多數都是“老夫少妻”。

  “最初嫁來的女孩子只能在臺灣住6個月就必須回去。”1997年,黃江南創辦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簡稱婚促會),專為大陸配偶在臺灣遇到的問題陳情。

  前10年婚促會幾乎伴著大陸配偶(簡稱陸配)的眼淚,為爭取工作權、縮短取得身份證年限而奔波。直到2008年國民黨執政,陸配在臺待遇有所改善。與此同時,伴隨著兩岸交流的頻密,兩岸的婚姻結構悄悄發生變化。“自由戀愛”越來越多,陸配也日趨年輕化、高學歷化。

  11月12日,在臺北一場兩岸交流30年紀念會上,陸配李採恩的歌聲獲得陣陣掌聲。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的李採恩,與臺籍丈夫在上海相識並相愛,2007年嫁到臺灣。入境前的面談讓她緊張不已,到臺後不能工作沒有朋友,李採恩直言自己經歷了一段苦悶期。所幸丈夫恩愛體貼,她又先後生下一兒一女。如今,她在臺重拾音樂夢想,又在臺灣藝術大學攻讀在職研究生。

  “大小戀”則讓臺灣女嫁大陸郎走入人們視線,有數字表明,2016年便有820多位臺灣女孩嫁到大陸。儘管在近37萬對兩岸婚姻中還是少數,但兩岸戀情越來越平常,男婚女嫁順理成章。

  從“茶葉蛋事件”

  到青年多交流

  【茶葉蛋事件】2014年,一則臺灣電視政論節目的截圖爆紅。圖中一位臺灣教授大談“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大陸網友於是紛紛曬出各種茶葉蛋的“炫富”照。

  兩岸分隔幾十年,彼此缺乏了解,少不了誤會。尤其在2008年7月大陸游客赴臺,摩擦伴交流頻密而增多。諸如陸客買東西“攔腰斬”遭遇臺灣“一口價”,陸客大聲喧嘩、折花、刻字等不文明行為,兩岸自譁然、熱議到磨合、平息。

  無論如何,兩岸需要交流,兩岸青年更需要交流。臺灣學生楊庭軒拍的視頻《網路化生存,讓我在大陸換種活法》,獲得首屆海峽兩岸青年交流短視頻大賽二等獎。他坦承因為深入北京街巷拍攝,增進了對大陸的了解,“對北京有了不一樣的感情”。

  從“哥倆好一對寶”

  到“愛臺灣愛大陸”

  【哥倆好一對寶】“兩岸還沒談攏,蘇州竹筷自己老早就跟咱們的大同瓷碗在老百姓吃統一飯了”“尤其是藥材……反正中國人就這些病嘛……咱們老百姓早就在夜市裏‘哥倆好啊一對寶’了!”

  ——簡媜《發燒夜》1991年5月

  30年前,伴著返鄉探親的腳步,兩岸商品流通日漸增多。此後不管臺灣當局是“戒急用忍”還是“有效開放”,兩岸經貿都發展得如火如荼。

  曾有臺灣民代披露,臺灣有100萬人靠淘寶批發到夜市販售,他批評淘寶網“偷稅漏稅”,卻不小心説出淘寶進入了多少臺灣民眾的生活。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有約100萬台灣同胞常住大陸。今年10月,中共十九大期間,生在高雄的黨代表盧麗安站在人民大會堂,落落大方地介紹自己,並表示“自己愛臺灣,也愛大陸”。這段話在臺灣引起廣泛關注,不僅因為一位土生土長的臺灣女孩願意紮根在大陸,更因為“愛臺灣”和“愛大陸”並不矛盾,“兩岸一家親”,融合併不難。

  歷經風風雨雨,當年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探親團發言人楊祖珺回憶説,30年前他們一行14人先祭黃陵再歸鄉,因為“返鄉不只是回家,更是要尋根。”他們當年宣讀的祭文,如今讀來依然響亮:“願我先祖,佑我華胄;同室止戈,永棄相殘;再結同心,光大中華!”(木鳴)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