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家鄉的老人就是自己的親人”——臺商吳雲景的大陸托老院情結

2017年11月28日 08:18: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合肥11月27日電(記者 楊丁淼 陳尚營)在臺商日漸“扎堆”的安徽馬鞍山,吳雲景絕對是其中特殊的一個。

  見到吳雲景時,她正在帶領托老院的老人伴著廣場舞的旋律跳著健身操,其餘行動不便的老人三三兩兩地坐在輪椅上,樂呵呵地看著。

  行事走路風風火火,愛穿花衣裳,説話始終面帶笑容,年逾古稀的吳雲景到大陸投資不為賺錢,而是開辦了一傢具有公益性質的托老院。

  出生於安徽合肥的吳雲景年輕時就跟隨丈夫到了臺灣,20多年前,思鄉情切的夫妻二人回大陸尋根。“我丈夫是馬鞍山當涂人,由於早年失散,我父親和他父母都在當涂去世了。”吳雲景説,他們找了很久,卻連墓地都沒有找到。

  親人沒有找到,在當涂的街頭,吳雲景卻發現了不少衣衫襤褸的老人,有一些流浪的老人病倒在路邊無家可歸。“對父母沒有盡到孝道,那就把家鄉的老人當成自己的父母去照顧”,吳雲景當時就下定了決心,要回大陸發展養老事業。

  2000年,吳雲景和丈夫回到大陸,花費鉅資在當涂淩雲山下創辦了佔地十余畝的“夕陽紅托老院”。

  “別人不收的老人,我收;病重無處托養的,我收;子女贍養不力的,我收”。近20年來,吳雲景依舊保持著當初托老院創辦時的初心,不為賺錢和盈利,只求家鄉老人能有一個安心終老的所在,養老院的規模也從最初的不到十位老人,到現在的近百位老人。

  記者在夕陽紅托老院看到,高齡、孤寡、癡呆、癱瘓的老人很多,護理難度很大,但這裡的護工依然保持著耐心和細緻,沒有一絲皺眉和抱怨,認真地為老人上藥換洗。

  “在縣城來説,我們這裡的護工工資算高薪了,但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須敬老愛老,任何對老人不耐心的護工我都會毫不留情地處理甚至辭退。”吳雲景説。

  由於長期高標準運營,最初幾年托老院一直虧損經營,但近年來政府補貼和福利力度的增加讓吳雲景漸漸走出困境,托老院也開始實現盈利。

  “我們在大陸感受到的溫暖是真真切切的,政府一次次的雪中送碳令人難忘。”吳雲景清楚地記得有一年長江流域汛情緊急,洪水漫到了養老院二樓,但在此之前,民政部門就已經派人將全部老人緊急轉移,還送來10萬元的救濟金。

  老伴去世之後,吳雲景的工作和生活重心就放在了大陸,臺灣一年只能回那麼幾天。她告訴記者,打算讓自己的三個孫子都來馬鞍山創業就業。

  中共十九大召開之後,吳雲景感到由衷地高興,她覺得“兩岸一家親”“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的表述尤其暖心。

  “兩岸一家親,夕陽紅是我的家,照顧這裡的老人就是照顧我的親爹媽。”吳雲景説。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