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專家學者熱議“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2017年11月26日 09:15:00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福建漳州11月25日電 (記者 張金川)新形勢下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學術研討會25日在福建漳州舉行。兩岸專家學者70余人與會,聚焦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的走向和挑戰、兩岸經濟社會融合、中華文化傳承創新及基層交流發展等問題,尋求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新空間、新路徑。

  “要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必須循序漸進地走兩岸和平發展道路,儘管這條道路上也會有許多坎坷,但必須尊重這一客觀規律,穩步前行。”全國臺灣研究會副秘書長兼研究部主任嚴峻説。

  嚴峻認為,大陸對臺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不因臺灣政局變化而改變。這充分顯示了大陸方面在對臺工作上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自信,這樣的定力與自信不是憑空而來;大陸的迅猛發展、臺海兩岸實力差距的進一步拉大,大陸在兩岸事務上主導力的不斷增強。

  福建省社會科學院現代臺灣研究所所長單玉麗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認可、參與,溢出效應明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深入實施,大陸自貿區的擴大和高標準建設,以及河北雄安新區的設立,都預示著大陸經濟將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

  當前,兩岸關係處在新的歷史時期。單玉麗指出,中共十九大為兩岸關係發展指明瞭方向,大陸將不斷推進兩岸在經濟、社會、文化等層面的交流合作,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兩岸關係發展必將迎來新時代。

  “和平發展與融合發展構成了兩岸關係發展的兩大支柱。”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梁志強表示,兩岸30年的交流交往表明,兩岸的合作交流是割不斷、擋不住的,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他説,越來越多的兩岸同胞認識到,只有通過交流合作,才能相互了解、促進心靈契合;只有通過交流合作,才能互利共贏。

  臺灣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産業係教授謝貴文援引兩岸民間交流的具體案例指出,開放兩岸民間交流後,臺灣保生大帝廟宇即成立聯合組織來主導交流事務,歷經修建祖廟期、廟際互動期、宗教節慶期等三個階段,整合各廟的意見與資源,以團結一致的腳步進行交流,開創兩岸交流的“保生大帝模式”。

  謝貴文建言,未來除持續舉辦宗教節慶來擴大兩岸交流外,也可設定醫療文化、慈善事業及信仰研究議題,深化兩岸交流內涵。(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