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國臺辦前副主任:遏制“臺獨” 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2017年11月08日 09:42:00來源:環球網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謝戎彬】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十八大以來五年的中央對臺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在深刻總結過去五年對臺工作理論和實踐創新的基礎上,高瞻遠矚地提出今後一個時期對臺工作的方針原則、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黨中央對臺大政方針的連續性、一貫性體現在哪?我們在解決臺灣問題上有怎樣的底氣、自信和擔當?就這些問題,《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專訪國臺辦前副主任、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對臺工作部分,內容豐富,針對性強,站得很高,看得很遠,立意很深,給今後一個時期的對臺工作指明瞭方向。

  環球時報: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願望,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對這一提法,您是怎麼看的?

  王在希:習總書記十九大報告中的涉臺部分,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有關臺灣問題的論述,作了一個高度概括和科學總結,使其更加系統化,形成了鮮明的對臺工作思路。報告對臺灣問題作了一個精準定性,指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願望,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就是説,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對未來對臺工作,習總書記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三條:一是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二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三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十九大報告把未來對臺工作的方針原則、主要任務、方向目標,都講得非常透徹。

  環球時報:黨的十八大以來,就臺灣問題習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請問這些講話對我們的對臺工作有怎樣的引領作用?

  王在希:我認為,這五年習總書記就臺灣問題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對指導我們的對臺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強調對臺灣問題要有歷史責任感。習總書記2013年2月25日在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強調:“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兩岸和平統一,是新一屆中共中央領導集體的責任。”2013年10月6日習總書記在印尼APEC會議期間,對臺灣代表蕭萬長明確指出:著眼長遠,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

  提出“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的理念。2014年2月18日,習總書記在會見連戰時強調,希望兩岸雙方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指出兩岸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心靈上契合。習總書記2014年9月26日在會見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指出: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臺灣的前途繫於國家統一。我們追求的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

  強調遏制“臺獨”分裂才能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習總書記2014年9月26日在會見臺灣客人時表示,在涉及國家統一和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上,我們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不會有任何妥協和動搖。遏制“臺獨”分裂活動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然要求。“臺獨”分裂勢力仍然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現實威脅。在2016年“兩會”期間,習總書記再次強調:我們將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讓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和堅定意志,也是我們對歷史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和責任。

  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對話協商的政治基礎。2015年3月4日“兩會”期間,習總書記在參加臺盟、臺聯等聯組會時強調:“九二共識”對兩岸建立政治互信、開展對話協商、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堅持“九二共識”,核心是認同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雙方就有了共同政治基礎,就可以保持良性互動。

  習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講話,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體現了新形勢下對臺工作的新思路,對指導我們搞好各項對臺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深遠意義,與黨中央多年來實行的對臺大政方針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有新的發展。

  環球時報:十八大以來,兩岸局勢有了很大變化,對臺工作又有哪些新進展,您能否梳理一下?

  王在希:黨的十八大以來,對臺工作在複雜多變的臺海形勢下,不斷取得新進展,兩岸關係在高層政治領域一度取得重大突破。在臺海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之間建立溝通機制。根據2013年11月習總書記在印尼APEC會議期間與臺灣代表蕭萬長見面時的談話精神,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和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于2014年首次進行了互訪,並在兩個部門之間建立常態化溝通聯繫機制。2015年底兩岸雙方正式建立聯繫熱線。這是從1993年新加坡“汪辜會談”22年後取得的一個實質性突破,是在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下,對兩岸接觸模式作了大膽嘗試。儘管去年5月民進黨上臺後這種聯繫溝通機制中斷,但對今後兩岸高層接觸交往積累了寶貴經驗。

  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實現歷史性會面。海峽兩岸在經歷66年風風雨雨之後,兩岸領導人2015年11月7日終於在新加坡實現了歷史性握手,成功地實現了“習馬會”。兩岸領導人直接見面本身就是一個重大突破,是一種開拓性、創造性舉動,它在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習馬會”取得積極成果,雙方明確宣示了兩岸同屬一中、堅持“九二共識”、共同反對“臺獨”、繼續走兩岸和平發展道路等原則立場。“習馬會”為以後兩岸領導人會面創立了一種模式,把複雜的政治問題簡單化,這對今後兩岸高層政治談判具有示範性意義。

  在兩岸關係出現重大變化情況下維護了臺海和平穩定。過去五年,臺灣島內局勢出現重大深刻變化。2016年5月主張“臺獨”的民進黨重新上臺執政,由於蔡英文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遭到破壞,兩岸關係進入一個冷對抗時期。民進黨當局不斷採取“去中國化”的“臺獨”分裂措施,使得兩岸關係發展充滿了變數。黨中央妥善應對臺灣局勢變化,一方面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不動搖,對臺大政方針不因臺海局勢的變化而改變,保持戰略定力;另一方面又努力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繼續推動兩岸民間交流,加大對臺灣基層民眾特別是年輕人的工作力度,保持大局可控。

  對“臺獨”分裂勢力始終保持高壓態勢。民進黨蔡英文上臺後,黨中央旗幟鮮明地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習總書記多次明確強調指出:“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習總書記這一莊嚴宣示,體現了大陸13億同胞堅定反對“臺獨”分裂、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意志和決心,對“臺獨”分裂勢力形成最大的震懾,迫使蔡英文當局始終不敢碰觸“臺獨”分裂底線,有力維護了兩岸關係大局的穩定。

  環球時報:您提到的未來對臺工作的方針原則、主要任務、方向目標,具體有哪些內容?

  王在希:關於對臺工作的方針原則,報告主要強調了四點。一是“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是確保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二是“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因為和平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輕言放棄。三是“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四是堅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強調“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

  關於對臺工作的目標任務。從宏觀上看,習總書記在報告中再次把“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作為新時代我們國家的三大歷史任務,由此可見解決臺灣問題的極端重要性,它和實現整個國家現代化的任務相並立。從對臺工作來看,我們的目標任務就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這兩項任務又是互相連接的,當前我們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是為以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創造條件。祖國統一既是目標,也是新時代需要我們努力推進的一項歷史性重任,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神聖使命。

  關於對臺工作的重點。習總書記在報告中濃墨重彩地闡述了做臺灣人民工作的重要性,強調“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尊重臺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臺灣同胞生活方式,願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臺灣同胞最大的關心、理解、包容和誠意,也説明爭取臺灣民心、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增進臺灣同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中華民族的認同、國家的認同,是我們對臺工作的重中之重。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