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北京市臺聯與在京臺商“一帶一路”參訪團甘肅尋訪艾黎足跡

2017年08月05日 09:27:5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8月4日,北京市臺聯與在京臺商“一帶一路”參訪團在培黎國際職業學院“情係培黎”校園群雕前合影。(台灣網 王怡然 攝)

  台灣網8月5日甘肅張掖訊 (記者 王怡然)8月4日,由北京市臺聯組織的“北京市臺聯與在京臺商‘一帶一路’活動”參訪團一行18人,走訪了張掖市山丹縣艾黎博物館、培黎職業學校,以及正在建設中的培黎國際職業學院,尋訪偉大的國際友人路易艾黎的生前足跡,重溫習仲勳同志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與他的偉大友誼。

  路易艾黎是紐西蘭著名社會活動家,工合國際的創始人,被稱為“中國的十大國際友人”,他1927年4月21日來到中國,在中國生活長達60年,抗日戰爭時期,他發起組織了工業合作社運動,成為失業工人和難民生産自救、支援抗戰的一支獨特力量。新中國成立後,艾黎在山丹生活和從事教育工作近10年,為中國和甘肅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了大批有用人才,並與山丹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視山丹為第二故鄉。

  在艾黎博物館,綠樹掩映中,路易艾黎的雕像巍然而立。在陳列館艾黎生平展廳,一幅幅照片生動詮釋了艾黎光輝的一生。1980年,艾黎將自己在華幾十年收藏的近4000件文物捐獻給山丹。

  北京市臺聯黨組書記王蘭棟表示,組織考察團參觀艾黎博物館,旨在讓臺商群體進一步深入了解以艾黎先生為榜樣的國際友人,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向骨肉同胞伸出的援助之手,感受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族同胞的深厚友誼,更深層次地體味絲綢之路不僅僅是一條中華民族與世界聯通的經濟之路,更是與世界各族同胞心手相連的感情之橋,從而不斷提升臺商群體對民族文化的認同,為更好地引導臺商參與到祖國建設之中,更深入地做好島內同胞工作凝心聚力。

  1927年,路易艾黎興辦培黎學校。1944年,路易艾黎與喬治何克一起,將學校從陜西雙石鋪搬遷到山丹,歷時10年,探索創造性教育,傳播現代工業文明,奠定了張掖乃至甘肅現代職業教育的基礎。75年薪火相傳,培黎學校為全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實用技術人才,已經成為張掖市乃至全省職業技術教育和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1988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習仲勳同志應艾黎之邀,擔任山丹培黎學校名譽校長,歷時14年。習仲勳同志曾親筆為山丹培黎學校題字“發揚艾黎艱苦奮鬥精神”,祝願學校發展越來越好。

  為弘揚路易艾黎的國際主義精神和職業教育思想,2016年,甘肅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山丹培黎學校基礎上籌建培黎國際職業學院。在正在建設中的培黎國際職業學院,考察團成員看到,在校園群雕“情係培黎”後面篆刻著這樣一段文字:巍巍祁連,浩浩若水。偉人遠去,功德長存。飲水思源,感恩係之,由事興嘆,激勵後人,一帶一路,宏圖遠略,興國耀邦,人才為本,培黎學院,再鑄輝煌。(完)

  8月4日,北京市臺聯與在京臺商“一帶一路”參訪團參觀艾黎博物館。(台灣網發)

[責任編輯:扶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