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揭秘臺灣社交媒體:堪稱政客的秀場、輿論場和戰場

2017年05月13日 09:14:0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最近圍繞臺灣能否參加世衛大會,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創紀錄地十二度發推特(Twitter)表態。其實推特在臺灣用戶不算多,臉譜(Facebook)才是社交媒體中的一方霸主。統計資料顯示,超過96%臺灣網友近期曾使用臉譜、推特、優兔(Youtube)或者PTT等媒體産品。面對如此一塊民意大餅,政客們自然不會放過。可以説,在臺灣,社交媒體也是他們與民眾互動的秀場、政治表態的輿論場和選舉乃至互撕的戰場。

  網路選戰

  社交媒體功能,已不再只是人與人交流,它展現在産業上可以是商品行銷,在政治上可以推廣理念或助選。島內第一個把社交媒體與選舉造勢成功結合的,應該是2014年當選臺北市長的柯文哲。

  柯文哲的當選,網路戰術功不可沒。據説,他幕僚中的策略分析小組,是電腦、手機不離身的一群“低頭族”。為用好選戰的“秘密武器”,他們每天緊盯各大社群平臺。

  柯文哲競選總部公民團體部主任黃建興説,柯P(柯文哲)本身的粉絲頁,就有很多年輕朋友加入,我們就從他們關心的議題開始,找出網路族喜歡什麼、關心什麼。除了從臺灣1400萬臉譜用戶每天按下的6億個讚中逐一分析,優兔、推特等網路平臺,也都是訊息蒐集據點。當中民眾喜歡的、有熱度的議題,就加碼行銷。遇到重大爭議,也能鎖定民眾關心的重點,而不是匆忙回應。

  柯文哲在網路上強大的磁吸效應,已讓藍綠兩黨都急著出招想要挽回“婉君”(網軍)的心。2014年“九合一”選舉後,國民黨積極經營網路,“行政院”邀集網路上“大神級”人物幫政務官上課,國民黨“立委”則成立政策會臉譜粉絲團;國民黨要提升敗選後低迷士氣,似乎都寄希望於網路與社交媒體。連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投入2016年臺灣“大選”,也是在臉譜上首先宣佈,緊跟巧借社交媒體的潮流。

  這種與時俱進的選舉方法,討巧是討巧,但在臺灣這個選舉挂帥的地方,往往容易流於舍本逐末。有人就反思説,臺灣媒體、政客整天只討論誰能當選,卻很少討論誰能勝任。如今,當年風光無限的柯文哲民調不佳,順利上臺執政將滿一年的蔡英文也被眾多年輕擁躉“粉轉黑”。

  推特施政

  話説今年年初,出訪後返臺途中,蔡英文在美國舊金山參觀了推特總部,貼出參觀的照片和英文留言,正式恢復在2014年停用的推特賬號。這也成了如今十二度發推卻推不開世衛大會之門的前傳。

  資料顯示,目前蔡英文的推特粉絲數約4.19萬,不到其臉譜的2%。臺灣民眾、尤其是常用社交媒體的年輕群體仍以臉譜用戶居多。外界難免好奇,蔡英文要發聲,有臉譜就夠了,為何多此一舉再用推特?

  且看她推特的文章。一是多用英文、日文等外語發言,最多一次用了9種語言,顯然對準的是島外和國際讀者。比如有日本政客為臺參與世衛大會説話了,蔡英文立馬就發推特以日文道謝。二是多為涉外內容,比如出訪拉美鞏固“邦誼”啦,落實“踏實外交”啦,會見美國訪客啦等等。

  可見,提升臺灣“國際能見度”的意味濃厚。島內推特用戶少,但國際使用者多。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印度總理莫迪再到號稱“推特治國”的特朗普,都是推特的忠實用戶。除了跟國際政治大腕的潮流接軌,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黃介正分析認為,臺灣“外交”艱困,“現代科技將有助於開拓新的溝通方式”,即便臺灣領導人“無法參訪非‘邦交國’,科技還是可能讓他們與對口聯繫。”

  利用新媒體的格局中,“推特主外,臉譜主內”的思路非常清晰。但蔡英文仍然免不了遭到藍營“東施效顰”的指責。針對臺灣未獲邀出席世衛大會,有藍營人士批評説,蔡除了發推特還做了什麼?

  自去年上臺後,蔡英文始終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陷入僵局,臺灣的“國際空間”明顯緊縮。不過,對於蔡當局試圖在輿論上營造大陸打壓、“矮化”臺灣的甩鍋行為,明眼人早就一針見血指出,這不是“推特施政”,這是“推脫施政”。

  撕裂效應

  島內政客往往是政壇老手,也是“婉君”群體中的重要一員。兩個身份合一,決定了他們跟普通網友的能量不同,在社交媒體這個政治江湖中,能掀起更大的浪濤。當中不少恩怨情仇,就在網路上現場直播。

  當局“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剛就任還沒來得及放三把火,就有火燒到家門口來了。民進黨臺北市議員高嘉瑜在臉譜貼出臺“監察院”報告,指當年臺北京華城變更案,張景森是都發局局長,曾被質疑圖利,對該案的爭議有責任。這話讓張景森大怒,直接跑到高嘉瑜臉譜上和她開撕,指控對方抹黑誣衊他,並酸説“不要學那些下三濫政客手法”。

  去年4月,包含部分臺灣嫌疑人在內的肯亞電信詐騙犯被遣返回中國大陸,這可在島內社交網路上炸開了鍋。藍綠兩大政黨在臉書上隔空叫陣,各持己見,互不退讓。看到了挑動民意的契機,不少政客當然要在臉譜上作秀一番。

  “時代力量”黨主席黃國昌誇張地表示,“如此無所不用其極地綁架臺灣人,無異蔑視國際慣例及基本人權。”至於遣返大陸原因卻只字不提。這口氣,簡直就是仇恨動員令。

  1987年出生的王炳忠立場鮮明,曾與“太陽花學運”風雲人物林飛帆公開辯論兩岸議題。此前,他在臉譜上評論表示,“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是2個“不同的‘政府’”,實際上我們的祖國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隨後文章被臺媒和某些政治人物斷章取義予以轉發、駁斥,他本人更被罵作“神經錯亂”。

  怪不得外界公認臺灣是一個撕裂的社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話不假。但做事要正心誠意在先。如果有人手握新時代的利器,卻為了政治利益黨同伐異,把血淋淋的傷口出示在公眾面前,展現的只能是更強的撕裂效應而已。

  本報記者 任成琦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