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臺當局為難陸生機關算盡

2017年03月29日 08:13:2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針對在臺大陸學生納入“健保”一事,島內藍綠政黨近日又一次在“立法院”協商破局。民進黨雖同意讓陸生納保,但堅持陸生應交比商業險還貴好幾倍的全額保費。國民黨批評,民進黨玩的是“權謀式的假善意”。

  一波三折

  臺“立法院”近日針對“陸生納保條例”進行協商,藍綠爭論1個半小時未有共識。國民黨“立委”要求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把陸生來臺“停留”改成“居留”,如此則依照相關規定,臺當局應補貼陸生四成“健保”保費。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批評,民進黨當局對陸生不友善,卻假裝釋放“善意”,讓陸生納入健保,又要陸生全額負擔,結果陸生要繳的錢比商業保險還要貴,民進黨為何“心胸氣度這麼小”?

  大陸學生赴臺求學之路充滿波折。2010年,臺當局開放大陸學生赴臺,與之相伴的是充滿歧視的“三限六不”政策。這一政策由當時在野的民進黨強力推出,其中一“不”就是“不納入健保”。

  臺灣引以為傲的社會醫療保險“健保”制度,覆蓋全部臺灣居民,也適用於在臺就讀的外籍生和港澳生,卻唯獨把大陸學生排除在外。過去幾年,陸生在臺灣讀書不能打工,不能當助教,除了“啃老”之外別無收入來源。臺灣醫療費用頗高,陸生如果不買商業險,就真的是“生不起病”了。

  民進黨上臺後,可能也考慮到要有個“當家”的樣子,態度為之丕變。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表示“基於人道考量及人權價值”,應把陸生納入健保。不過,她這話還有更重要的後半段,就是陸生必須繳納全額保費。如此一來,陸生若加入“健保”,則每月要繳納1249元(新台幣,下同)保費,而買商業保險每月只要300-500元。這又是哪門子的“善意”呢?

  先賺一億

  在臺就讀的外籍和港澳學生,目前需繳納六成“健保”保費,即每月749元,其餘四成由臺當局補貼。但民進黨推出的新法案,為了顯示對陸生和外籍生“一視同仁”,乾脆一刀切,連外籍生和港澳生也不補貼了,今後一律繳交全額保費。

  民進黨當局的算盤打得很響亮。一方面,將陸生納保打著“人權、人道”旗號,可對外顯示自己不負“民主進步”之名,又可標榜對大陸有“善意”;另一方面,全額收取保費可保證凈賺不賠,因為年輕學生們身體好,根據過去的統計,外籍和港澳生看病僅用掉保費的53%。

  據臺教育部門統計,大陸學生赴臺就讀者約9000人,全額自費繳交保費預估每年可為“健保”帶來1.35億元收入。島內輿論調侃,臺當局這是效倣大陸首富王健林,“先賺個一億再説。”

  而若外籍生和港澳生也全額繳納“健保”,根據2015年的納保數據,在臺就讀的港澳學生約1.8萬人、外籍生1.2萬人,合計3萬餘人,取消的四成補貼,也帶來近1.7億元的收入。

  機關算盡

  “名利雙收”之餘,民進黨此舉還有一層圖謀。民進黨“立委”對外放話説,大陸學生在臺灣又不交稅,全額繳納“健保”保費是理所應當。這種似是而非的論調,跟民進黨一直操弄的“本土意識”、“臺灣優先”一脈相承,説到了綠營人士的心坎裏。

  實際上,大陸學生在臺繳納高額學雜費,經濟貢獻遠比“交稅”大。更何況,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給“不交稅”的留學生諸多優厚條件,如同馬英九日前演講時所説,他以前在美國留學時沒交過稅,全世界招收學生都要給優惠政策,所以臺當局“這次開倒車的政策是錯誤的”,“非常不智”。

  可惜馬英九説的這個道理,不是事事強調“臺灣優先”的所謂“本土主義者”所能理解。當一些國際觀不足的臺灣學生紛紛附和“不交稅就該全額納保”之時,在臺陸生和部分臺生之間就多了一道看不見的裂痕,而民進黨苦心催育的“天然獨”思想,又多長了若干條根須。憑一個口惠而實不至的假動作,民進黨一石打多鳥,政治算計不可謂不深。

  但是,民進黨的小算盤,卻是以臺灣的大損失為代價。對遠道而來的學生雁過拔毛,賺的是小錢,卻讓本就生源不足的臺灣高校更加招不到學生,損失的是大錢;操弄“本土”意識,收穫了年輕選票,卻縮限了臺灣學生的格局、視野和氣魄;全世界都在努力吸引人才,民進黨卻用種種狡獪伎倆將人才拒之門外,受損的是臺灣整體競爭力。(王平)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