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大陸赴臺學生人數銳減 各大學哀鴻遍野有苦説不出

2016年09月07日 09:11:2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圖為大陸學生結束交流,與臺灣同學惜別。 (資料圖片)

  9月已至,各大院校陸續開學。臺灣一些大學在整理大陸交流學生名單時,發現人數較之往年顯著減少,且常有“整個學校的學生都不來”的集體流失情況。有大學校長稱,過去短期交換生每年來臺人數都很穩定,新學年首次出現學生數下降現象,各大學哀鴻遍野,有苦説不出,有學校一學期學雜費收入就減少近千萬元(新台幣,下同)。

  短期交流生驟減

  據臺媒報道,受兩岸關係趨冷等因素影響,大學短期交換生來臺人數下滑,不少學校至少縮減一至三成。而臺南某所知名私立科大,過去有200名以上大陸研修生,這學期截至8月底只有10人報名。該校副校長稱,過去每學期都與廣東、上海、北京等地有密切合作,平均都有200名以上的研修生到校上專班課程。這學期開學在即,學校卻不斷接到大陸學校致電錶示無法前來,暫時只有10人確定會來,降幅高達九成五,專班頓時開天窗。

  南臺科大副校長張鴻德稱,新學期校內短期研修生人數比往年少了六成。過去每學期穩定都有300人,新學期陡降到只剩130多人。據臺灣世新大學統計,過去大陸姐妹校每學期至少有850人來臺唸書,新學期首次出現人數驟降,只有750人報到,降幅達一成五。短期研修生每學期學費及住宿費合計10萬元(4萬元住宿,6萬元學費),統計學雜費收入每年減少約千萬元。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稱,臺灣高教“日月潭化”影響競爭力。私校招收大量短期遊學陸生,“來一個賺一個”,就好像是陸客來臺觀光的日月潭一條龍遊程。吳思瑤説,最令人擔憂的是,臺灣對陸生逐漸失去吸引力,根據大陸調查,2014年,陸生人數最多的留學國前6名為美、澳、加、日、英、韓。

  不合理門檻多多

  據報道,陸生來臺分兩種,一種是攻讀學位,一種是短期進修。除短期進修交換生人數下跌外,目前學位生人數同樣有所減少。臺“教育部長”潘文忠近日針對“兩岸教育交流趨緩之應對”赴“立法院”做報告。他證實,2016學年度陸生錄取人數同比減少203人。學位生和交流生雙雙減少,背後的原因引人深思。

  臺灣教育部門2014年開放島內公立大學招收學士班陸生學位生,但每校僅有5個名額。臺灣交通大學副校長陳信宏稱,島內公立大學綁手綁腳,怎麼招到好學生?臺灣《旺報》稱,陸生學士班發榜時,恰好剛發生導彈誤射事件。“大學會不會念不完?”“能不能拿到畢業證書?”一枚誤射墜入澎湖海域的導彈,碎片宛若化成陸生家長的一連串問號。

  此外,包括臺灣大學在內的島內高校競爭力下降也令陸生赴臺熱情受挫。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5月公佈2016年全球聲譽最佳大學排行榜,臺灣大學排名連續第3年下滑,跌到第81—90名區間。而大陸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列第18名、第21名。島內輿論認為,這與臺灣大學國際化程度不足有關。

  給陸生島內就讀刻意設障的“三限六不”政策同樣飽受詬病。這一政策當初正是由民進黨提出,內容包括限制採認高等學校學歷、限制來臺陸生總量、限制學歷採認領域;不涉及加分優待、不影響島內招生名額、不編列獎助學金、不允許在學打工、不得在臺就業、不得報考公職及專技考試等。

  小至提出10萬元人民幣的財力證明,遠高於一般外籍生10萬元新台幣財力證明,大至“三限六不”政策,臺媒評論稱,臺灣就是如此奇特,總是將外人視為來臺搶資源、搶工作者,尤其針對陸生,臺灣總是將陸生跟中共政權畫上等號,設下的不合理門坎更是不勝枚舉。

  招生也要“新南向”?

  臺灣文化大學校長李天任説,每個學校都希望招收優秀學生,但臺灣設下很多限制,在意識形態上對陸生不太歡迎。“三限六不”不拿掉,就不易收到好學生,大陸好的學生可去國外名校拿好的資源,何必要來臺灣,“對於真正想來臺唸書的陸生,當局又不讓他們留臺工作。”臺灣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稱,東吳大學招收的陸生,平均成績都高於臺灣學生,各係前三名都是陸生,對臺灣學生是一種“正向的刺激”。“三限六不”應全部解禁。

  臺灣中研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稱,臺灣“害怕”好人才來臺,更怕招收好學生。臺灣相當不國際化,也怕外來人搶資源,尤其大陸學生來臺幾乎不能讀公立大學(學士學位)。他反問,如果一個人可以讀北大、清華,來臺灣一定要讀不好的大學,誰還會來?“臺灣到底在怕什麼?”他認為,美國之所以強盛,就是吸納全世界最好的人才,香港8所公立大學招收的都是臺灣的好學生,只有臺灣不想收大陸好的學生,這“太沒出息了”。

  郭位説,國際化不只是英語,關鍵在於國際化的“胸襟”。臺灣外籍教授非常少,經費是一個原因,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心件”(軟體、硬體之外的心態)不夠國際化,讓臺灣高教愈來愈沒有競爭力。“心件比經費更重要”,郭位認為,臺灣高教保守,只想找自己人,“如果總以為人家來是來搶工作,怎會讓人認為你重視人才?”

  據《聯合晚報》報道,為了配合當局新南向政策,現在包括臺灣大學等多所島內大學鉚足勁到東南亞招生。對此,島內媒體人王彩鸝認為,換了民進黨執政,兩岸關係充滿變數,陸生揣測臺灣社會將變得較不友善,赴臺讀書的動機減少。現在端出南向招生政策,但大學雙語教學環境準備好了嗎?有打算祭出高額獎學金,吸引頂尖的東南亞學生來臺就讀嗎?還是只想填補招生缺口?若只傾力於一個南向的方位,臺灣會變成國際上獨一無二的“怪咖”。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