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蔡英文當局年金改革挾私心遭抗議 有人開始絕食

2017年01月21日 09:02:10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黨朝勝

  1月21日,島內爭論已久的年金改革會議在一片反對聲中登場。因年金改革攸關每個人的養老問題(多數人的養老金都可能下調,只是幅度不同),加之蔡英文當局處理不當,引起社會普遍反彈,受衝擊最大的軍公教群體反彈尤為劇烈,甚至已有人開始絕食。這對民意急速下滑的蔡當局而言,面對新一輪抗爭勢必是場難以承受之重。

  大規模反蔡“街頭運動”

  臺灣年金制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具體包括軍人保險、軍人退撫、公教人員保險(公務員、公私校教職員)、公務人員退休、學者教職員退休、私校退撫、政務人員退職、法官退養金、勞工保險、勞工退休、民眾年金、老農津貼、農民健康保險等13種制度。若按當前費率與給付水準,各行年金制度正面臨收支失衡,且隨著財政不斷惡化,遲早要破産。因此年金改革勢在必行,這也得到島內主流民意認同。只不過,各方對改革的進度、幅度等有不同看法。蔡英文競選期間承諾,“年金改革必須是漸進式”。

  民進黨執政後,任命臺當局副領導人陳建仁為年金改革委員會召集人、民進黨智囊林萬億為副召集人兼執行長,全面推動改革事宜。然而,“全面執政”的民進黨卻搞起了“暴走式”改革。自去年6年起,他們接連召開20次年金改革座談會;去年12月31日和今年1月7日、8日、14日分別召開北中南東四區分場會議。按計劃,行政機構與“考試院”要於今年5月20日前完成相關改革方案,提交給立法機構審議。

  目前來看,軍公教群體成為此次改革的焦點,主要包括:一、是否繼續維持軍公教18%的優惠存款利率,即“18趴”;二、是否降低所得替代率,即員工退休後領取的給付與退休前薪資所得的比值;三、是否延遲退休到65歲;四、如何提升基金經營績效,增加基金總額;五、特殊對象,如黨職並公職、法官與檢察官、公營行庫職工、政務人員等這些人的退撫金計算與領取到底該如何處理。無論如何,軍公教都是“改革”主要對象,是最大的利益受損者。去年9月3日,軍公教人員的遊行示威活動,參與人數出人意料地多達近15萬人(警方保守估計),成為蔡英文執政後首場規模最大的街頭抗爭活動。

  4場分區會議再次激起新的抗議浪潮。在民進黨大本營高雄,會場外抗議者超過萬人,抗議者們一句“我們的現在是你們的將來”對負責安保的警察産生很大震動。而林萬億的教師延退年齡一次到位的“暴走式”改革方案,更讓教師成為抗爭主體。各教師團體痛批“蔡英文霸淩老師”“林萬億是晉惠帝”,全臺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宣佈在全島發起集體行動。各地10萬老師紛紛採取集體請假、集結遊行、拍照上傳蔡英文臉書等方式抗議。15日,民進黨大本營臺南3000名現任與退休老師走上街頭抗議。

  在新一輪抗爭中,部分公務員醞釀組建工會以應對政客鬥爭。16日,由軍公教人員組成的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在立法機構門口採取絕食抗議。即使受衝擊較小的勞工團體也非常不滿,他們認為將勞保費從12%提高到18.5%,並延長投保時限至15年以上,是加重勞工本身的負擔並降低年金給付,讓原本就缺乏退休保障的勞工更沒有保障,直指蔡的所謂改革是假改革。

  新一輪抗爭遠因近果

  首先,民進黨對軍公教的敵視是此次抗爭的導火索。長期以來,軍公教群體一直被視為國民黨堅定支援者、藍營“鐵票”,且迄今仍是“忠貞”國民黨員的集結地。因此,民進黨從不掩飾其對軍公教的敵意,每逢選舉總喜歡借機炒作軍公教的“優待”問題以求激發勞工等群體的不滿。馬英九執政時,曾迫於民進黨壓力和“社會公平”呼聲,削減過退休軍公教人員的部分福利,然而,“完全執政”後的民進黨並不以此為止,仍準備繼續大筆削減軍公教人員的既有福利。

  其次,臺灣經濟不斷下滑是臺年金困境的大背景。年金問題説到底是錢的問題。如果臺灣經濟持續繁榮,即使各界繳得少也可通過財政救濟補助,或者讓各界多繳點也不至於斤斤計較。事實上,當年臺當局雖對軍公教人員採取了系列優惠照顧措施,但仍只能吸引那些期待工作穩定的人,很多富有冒險與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還是更願進入公司,社會上對軍公教的待遇眼紅者並不多。只不過,隨著島內政客不斷折騰、社運團體的興起、對全球經濟形勢應變能力的快速削弱,尤其是福利政策的不斷加碼,讓臺灣經濟增長動能快速減弱,並讓臺灣社會的總體負擔日漸加大,年金危機來臨。2014年起,臺灣的退撫基金收支出現逆轉,有人預估10年後將會破産。

  需指出,解決年金困境既要“節流”也要“開源”。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形勢下,臺灣經濟仍有近在咫尺的大陸市場可依靠,只要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必將有更大收益。但綠營基於意識形態考慮,長期反對兩岸經濟關係深化,甚至企圖以“新南向”取代“西進”,臺灣經濟困境勢將持續。另外,綠營勢力為尋求保護,動輒將數以千億計的預算購買毫無用處的美國軍火。若將這些支出填補年金虧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臺灣社會將是何等祥和?

  民進黨陷入兩難境地

  民進黨上臺以後,企圖利用上臺初的強大聲勢,快速處理系列棘手問題,以便下次選舉有政績,並可提前安撫各方。只不過,權力的傲慢讓它不願與各利益相關方溝通協商,甚至不時惡言相向,進而不斷激化矛盾。

  事實上,上臺伊始,民進黨便一再付出代價,已讓在野各黨逐步回歸到2012年格局,或者説已讓民進黨現出不會執政的原形。當然最根本的是,民進黨根本不是真心想改革,而是自執政伊始,便懷著一顆私心,甚至不惜四處去動普通百姓的奶酪。

  面對各方反彈,民進黨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繼續強推所謂“改革”,繼續損害多方利益,最終結局可能是到2018年“九合一”選舉便提前下課;二是迫於壓力,走回頭路,“維持現狀”或“基本維持現狀”,僅將矛頭針對特殊群體。然而,再次“發夾彎”的處理方式只會被選民唾棄。兩條道路之間到底如何選擇?恐怕民進黨自己也不清楚。

  (作者係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