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福建永安復興堡:記載一代臺胞抗日復臺的光榮與夢想

2016年12月31日 08:31:07  來源:新華社
字號:    

  63歲的余振浪拿出鑰匙,打開眼前這座有著近300年曆史的方形古堡,為到訪的客人打開了一段塵封的歷史。

  這座位於閩西永安市燕西街道文龍村的古堡,以“復興”命名。它高達9米,佔地約3500平方米,堡內70余間木構房屋鱗次櫛比,古樸凝重。

  與散落于福建山區大大小小的土堡土樓相比,復興堡從規模和外形來看並無特殊之處,但身為古堡管理員的余振浪生於此、長於此,從小便從長輩那裏得知,這裡曾和祖國寶島臺灣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這裡曾是臺胞抗日基地

  “70多年前的復興堡,曾是中國國民黨臺灣黨部的所在地,是臺胞參加全民族抗戰的一個基地。”余振浪介紹説,全面抗戰爆發後,儘管臺灣仍處於日本殖民統治下,但島內不少仁人志士開始把抗日焦點轉向大陸,並在福建成立了中國國民黨臺灣黨部。

  當時,福建省政府內遷三明永安。永安成為國統區繼重慶、桂林之後的東南抗戰文化中心。在此情勢下,1943年底,國民黨臺灣黨部遷往永安,落戶于文龍村余氏家族古堡,並以“復興”二字為古堡命名。

  在復興堡內,臺灣黨部設立訓練科、宣傳科、總務科等,運籌開展了一系列抗日救亡、光復臺灣的工作。一些黨部委員還從這裡出發,前往上海、廈門、廣州等淪陷區工作,負責聯絡島內抗日誌士,為臺灣回歸祖國進行準備。

  謝東閔、丘念臺、陳邦基、郭天乙……這些兩岸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曾在古堡中工作過。

  “臺灣黨部不在臺灣而在福建,這是特殊歷史造成的。”永安市博物館館長羅旌灌説,“在這裡,臺灣黨部發展了689位臺籍國民黨黨員,為光復臺灣做了大量工作。”

  “堂堂正正歸還家鄉”

  走近復興堡,立於大門兩側的楹聯“光復臺灣、振興中華”映入眼簾。這是崢嶸歲月抹不去的印記。雖然目前古堡內留存的抗戰文物十分有限,但一代臺胞在此工作生活的痕跡依稀可辨。

  復興堡坐西朝東,正可以“東望”臺灣。踏入一間廂房,一首題在斑駁墻面上的詩浮現:“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唐代詩人岑參的這首《逢入京使》被當時思念臺灣的黨部成員寫在墻壁之上。

  面對祖國的危難和故鄉的淪陷,復興堡成為臺灣愛國志士抗日復臺的第一線,這其中就包括時任國民黨臺灣黨部宣傳科科長、後任臺灣地區副領導人的謝東閔。

  謝東閔祖籍福建漳浦,出生於臺灣彰化。成長于日本殖民臺灣時期的他“因不願接受日本帝國統治,而歸還祖國懷抱”,併發誓“只要日本統治臺灣,我就不回臺灣寶島家鄉”。一本回憶錄《歸返》靜靜陳列于古堡裏的謝東閔舊居中,向人們講述著當年的故事。

  1945年5月,謝東閔出席了在重慶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他帶去了一系列關於臺灣光復的提案,包括將臺灣列為行政省的提案,並被迅速採納。

  抗戰勝利後,中國國民黨臺灣黨部被改組為臺灣省黨部,黨部全體人員後來經福州返臺,參與接收臺灣工作。

  “得以不違誓言,堂堂正正歸還家鄉。”謝東閔在《歸返》中這樣寫道。

  “永安復興堡作為中國國民黨臺灣黨部的日子只有短短兩年,卻見證了兩岸同胞為臺灣光復所做的努力。抗戰勝利後接收臺灣的計劃,大部分內容是臺灣黨部在復興堡內制定的。”羅旌灌説。

  “兩岸交流溝通的一個紐帶”

  一座山鄉古堡承載著一代臺胞的夢想。雖然在相當長一段時期裏,復興堡的這段歷史漸漸被人們淡忘,但隨著兩岸交流的增進,古堡重新進入人們視野。一批又一批臺灣同胞“回到”這裡尋找往日記憶,其中就包括謝東閔的後人。

  2009年以來,謝東閔的兒子兒媳曾先後兩次到訪復興堡,並捐贈相關文物史料。

  “曾經戰亂,我們的父輩經過這麼一段艱苦的過程,一心一意地希望復興,希望祖國富強康樂,希望同胞能夠站得很驕傲、很有尊嚴。”謝東閔的兒媳、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林澄枝到訪時表示,“兩岸同一個祖先、同一個民族,都是中國人,今天終於能夠幸福地來往;如果再分隔,再分崩離析,實在沒有道理。”

  “臺灣黨部在此地的遺存,有力駁斥了民進黨在臺灣所説的‘國民黨不是臺灣的本土黨’這樣一種謬論。”中國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2012年到訪時表示。

  風雲激蕩的歲月已經遠去,如今的復興堡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經過若干次修繕,古堡重現了昔日光彩。

  古堡內,以國民黨臺灣黨部為主題的展覽圖文並茂地向公眾介紹這段特殊的歷史;古堡周邊,一座反映閩臺並肩抗戰事跡的臺胞抗戰紀念館也正在籌劃之中。

  在余振浪看來,復興堡記載著一代臺胞愛國愛鄉的情懷與追求,但其價值不僅僅在於記錄歷史風雨。

  “復興堡是重要的涉臺曆史遺跡,更是兩岸溝通交流的一個紐帶,希望兩岸同胞牢記歷史,共同追求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余振浪説。(記者尚昊 許雪毅)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