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臺灣抗日紀念碑碑文“還我河山”被拆

2016年11月24日 07:12:33  來源:澎湃新聞網
字號:    

  (原標題:臺灣抗戰紀念碑“還我河山”碑文被拆,民眾大呼“抹滅歷史”)

  臺灣抗戰紀念碑碑文被拆 民眾大呼“抹滅歷史” 

  被拆後的紀念碑

  據臺灣《自由時報》11月21日報道,剛交付牡丹鄉管理的石門古戰場公園“澄清海宇還我河山”紀念石碑碑文近日竟被屏東縣府文化處拆除。當地人與鄉公所皆稱不知情,直呼“手法粗糙”,文化處則説,有公函通知,絕無“硬拆”碑文。 

  “沒先考據就拆成光禿禿,實在一頭霧水!”高雄遊客阿興説,趁著天氣微涼到四重溪泡溫泉,順道前往石門古戰場等景點走走,沒想到石碑上字全消失,周邊也沒有任何説明,不知道是歷史景點遭破壞,或是政府維修做一半,非常誇張。

  對此,民眾譏諷道:“這是抹滅歷史的 轉型正義 嗎?”身為牡丹社事件受害者後代的“原住民”也覺得不受尊重。文化處則強調沒有政治因素,只是想了解原來的日據字跡是否存在,拆下的字體仍存放,待研究如何呈現兩段歷史。

  臺灣抗戰紀念碑碑文被拆 民眾大呼“抹滅歷史” 

  紀念碑原貌

  據了解,石門古戰場是當地“原住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牡丹社事件”遺跡的一部分。1936年,日本在此建起銅制的“西鄉都督遺跡紀念碑”,以“彰顯”日軍在“牡丹社事件”的“功績”。國民政府遷臺後,40年代屏東首任縣長張山鐘將紀念碑碑文改為“澄清海宇還我河山”。

  據屏東縣府文化處稱,縣府一直規劃要恢復“西鄉都督遺跡紀念碑”原有歷史樣貌,本以為日據時代字樣僅被覆蓋,所以拆下“澄清海宇還我河山”上下兩片碑文。沒想到拆下後發現原文已闕如。但牡丹鄉耆老阿仁卻説,根據口耳相傳的歷史,“西鄉都督遺跡紀念碑”幾個字,在日據結束後就疑遭民眾鑿壞。

  臺灣抗戰紀念碑碑文被拆 民眾大呼“抹滅歷史” 

  日據時期紀念碑

  曾深入研究牡丹社事件的牡丹排灣族女兒高加馨表示,縣府動手拆碑文卻未告知當地人,紀念碑周圍甚至沒有立牌標示為何拆除,“手法的確太粗糙!”高加馨説,許久不見對“原住民”文化重視,突然搞這出拆碑文研究,也沒有配套確定後續呈現方式,希望未來石碑模樣應先與當地人及鄉公所討論,重新給予該歷史建築與“原住民”尊重。

  牡丹鄉長陳英銘也表示,至今未見主辦人呈上拆碑文相關資訊,且縣府當年希望牡丹鄉接手維護,卻未跟公所討論處理方式,讓不少“原住民”以為是公所所為,希望雙方加強溝通。

  屏東縣府文化處卻説,還原碑文拆除工程是依據文化資産審議程式辦理,過程中也知會當地鄉公所,斷無硬拆,而是為了還原本案歷史精神。近期將召開文化資産審議委員會,並尊重民意討論對石碑處理,可能採恢復西鄉都督紀念碑遺跡原貌、把“澄清海宇還我河山”碑文挂回去、保持有碑無文把兩個時代碑文、照片全列出等三方式。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