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領域很多元 不止“小確幸” 臺灣年輕人如何玩轉創業

2016年12月20日 08:38:3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圖為“洄遊吧”體驗者圍觀花蓮七星潭漁獲。

  “臺灣其實有不少年輕人創業,很多在大陸那邊看來屬於‘小確幸’式的創業。網際網路創業也有,不過很多是偏生活化、跟文化有關的。”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畢業、玖樓共生公寓的聯合創始人潘信榮對記者説。

  根據臺灣科技財經媒體《數位時代》發佈的《2015創業大調查》,臺灣創業熱潮大約從2012年涌現,此後新創公司如雨後春筍,排名前三的業務領域分別為電子商務、文創娛樂、雲端服務。

  從佈局海外到返鄉創業,臺灣青年的創業故事豐富多彩。初入社會便選擇創業,他們的創意從何而來,又有著怎樣的喜與憂?記者日前專訪了數名不同領域的年輕創業者。

  領域在變 熱情不改

  從上世紀50年代主打出口貿易的傳統産業,到如今網際網路風潮下的多元創新,臺灣人對創業似乎有著天然的熱情。潘信榮和幾個朋友在臺北打造了12處共生公寓,將有著四五十年房齡的老屋改造,通過設計提升居住品質,強化室友分享培育社群文化,租金還低於市價以照顧年輕房客。

  潘信榮説起初只是想解決自己在城市中租房居住的問題,但後來發現有類似需求的年輕人很多,便以創業行動來回應。“臺北租金較高,不少房間居住條件又不理想,但隨著城市中結婚年齡推遲,不少年輕人在二三十歲時離家打拼,可能有較長時間獨自租房居住,而社會上對於這種‘大人的宿舍’居住品質的關注度卻有限。”

  根據玖樓不同位置租屋及房客的特點,多有讀書會、廚藝分享、觀影或音樂會的設置,在人際淡漠疏離的都市中強化共生關係。而隨著臺灣社會加速進入老齡化,養老照護也備受關注。

  “我們走産學結合的路子,跟醫院合作搞研究,再把部分成果轉化成商業産品。”臺灣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博士候選人洪碩宏説,公司目前已為臺灣40多家醫療養護機構提供服務,在美國也找到了合夥人並實現落地,目前正積極佈局大陸市場,已與五個省市的醫療與養老機構達成合作。

  針對現代人精神狀況,洪碩宏與創業夥伴發揮技術專長,與臺大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等合作,以可穿戴設備(手環)收集用戶行為數據,通過人工智慧以及大數據分析,檢測用戶精神狀況,另推出YOBER(悠比)人工智慧憂鬱照護手機應用。

  返鄉創業 在地情懷

  與很多結合專業優勢、向大城市進軍的臺灣年輕創業者不同,“家咖喱”連鎖餐廳創始人任聿新逆向而動,由臺北來到花蓮。10年前,任聿新從位於花蓮的東華大學畢業。“班上50個同學,只有我一個人留下來”。家鄉在花蓮的人也大多選擇去臺北發展,身為臺北人的他,卻因眷戀花蓮的好山好水,而選擇留下。

  “花蓮當地主要是觀光區,人口不多,工作機會也很少。花蓮沒有與我專業相關的電子資訊公司,只有選擇創業。”餐廳于當地現摘新鮮香料取代進口加工粉料用於烹調,並致力推廣有機理念,如今更與當地小農合作契種各類作物,幫助其找到銷路並增加收入。“有機食材的高價位很多時候是被炒作出來的,其實沒那麼誇張。”任聿新希望平價優質的餐點能帶動更多人思考有機食品的合理價格。

  黃紋綺生在臺北,有親戚在花蓮七星潭經營定置漁場,出於對海洋的熱愛,她選擇了海洋環境與工程專業,並在畢業後與夥伴們在家族漁場聯手創辦“洄遊吧”項目。通過每個月3場不同主題的漁業、海岸、漁村體驗活動,帶領普通人貼近海洋,並從圍觀捕撈到親自烹調,以“食魚”帶動“識魚”,推動永續海洋概念融入日常生活。

  在黃紋綺看來,“洄遊”有兩層含義,一是建議民眾食用洄遊魚類,維護海洋魚類資源永續發展。二是帶動像自己一樣的城市青年返鄉創業,令更多年輕人關注漁村發展,推動傳統漁業與觀光旅遊業結合,實現轉型升級。

  連接兩岸 創業對照

  Himelight履歷平臺聯合創始人翟厚翔畢業于臺灣輔仁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由於精準把握高校學生實習及求職過程中的履歷撰寫需求,並以專業的線上指導及線下專題講座加以滿足,翟厚翔的履歷平臺在臺灣獲得了相當大的影響力。

  “我們除了在平臺上做臺灣數百家新創企業的人才招募,也會介紹境外的實習和參訪資訊,去年就出了四五個團去大陸交流參訪,還有用戶去了大陸的中國銀行、湖南衛視和網際網路企業實習。”翟厚翔説。

  “大部分臺灣學生對於大陸的實習或工作機會都感到未知,因為未知就不放入考慮範圍內,而大陸創業團隊想要來臺灣嘗試,同樣面對未知。”翟厚翔説,我們不只是幫助臺灣青年去大陸鍛鍊,也讓大陸青年有機會來臺灣,增加兩岸青年的交流和人才流動。

  對接兩岸求職資訊的想法,源自翟厚翔頻繁往來兩岸的經歷,如今的他已在大陸多個省市參加過十來場創業比賽。“大陸創業比賽的獎金比較多,而且給得乾脆,通常有5萬—8萬元人民幣,而臺灣大概只有2萬—5萬元新台幣。”

  洪碩宏也常去大陸參賽,在他看來,兩岸創業氛圍都比較熱,也都受到行政力量大力支援,“但臺灣這邊有創業補助金的管理考核,申請補助時編列的預算,可能跟不上形勢變化,但事後不嚴格按照編列的條目來執行,預算就白申請了”。洪碩宏説,臺灣有些創業者不太喜歡跟行政單位打交道,因為落實補貼要多耗心力,而大陸在此方面處理得就相對靈活。

  在尋找投資方面,翟厚翔認為在臺灣找初早期投資和天使基金比較困難,而這幾乎是臺灣創業者的共識,《2016創業大調查》便顯示,“募不到資金”讓他們覺得心裏最苦。“大陸這一點就比較好,會有比較多的天使投資。”翟厚翔説。(記者 張盼)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