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大陸尋奇》開播26週年紀念活動在臺灣舉行

2016年12月14日 21:03:5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大陸尋奇》開播26週年紀念活動在臺灣舉行

臺灣中視《大陸尋奇》座談交流現場。(台灣網 發)

  台灣網12月14日訊 近日,為紀念《大陸尋奇》開播26週年,中國華藝音像實業有限公司與臺灣“中國電視公司”在臺灣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受到島內民眾和媒體的高度關注。

  《大陸尋奇》是由中國華藝音像實業有限公司和臺灣“中國電視公司”聯合攝製的一檔以祖國大陸各地自然景觀、人文風貌、社會變遷及建設成就為主要內容的社教類節目,從1990年在臺灣中視開播至今,已製作播出1600多集,據最新收視率調查顯示,該欄目本年度收視率始終保持在前5位,被譽為臺灣島內最長壽的電視節目。

  中國華藝音像公司一行7人專程赴臺,與臺灣中視公司、《大陸尋奇》新老製作人員、觀眾代表及眾多年輕觀眾參加了活動。紀念活動先後在臺灣中視公司、世新大學和澎湖科技大學舉辦。臺灣中視總經理趙善意表示,《大陸尋奇》是中視的旗艦節目,也是最受臺灣觀眾喜愛的節目之一。在兩岸尚未三通前,該欄目便領風氣之先,為臺灣民眾展示了大陸的悠久歷史、風土人情及社會發展情況。該欄目之所以能長盛不衰,應該感謝兩岸合組團隊不離不棄、精益求精的協作精神。《大陸尋奇》以中視主頻道為首播頻道,每週播出一集,在中視綜藝臺、中視HD臺、中天綜合臺、八大第一台等電視臺皆有重播。據臺灣愛普羅民調顯示,臺灣島內有超6成的民眾看過《大陸尋奇》,其中超過8成觀看節目達3年以上。

  座談會上,大家表示,一個節目能夠走過26年,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兩岸攝製人員回憶了拍攝中許多難忘的故事:1996年,攝製組克服嚴重的高原反應與暴風雪天氣,實地拍攝位於巴顏喀拉山脈的黃河源頭,正是這次拍攝,糾正了臺灣教科書中將黃河源頭寫成唐古拉山脈的錯誤;2005年,在確定贈臺大熊貓為“團團”“圓圓”後,攝製組花費三年,跟蹤報道了兩隻大熊貓從選定、成長直至赴臺的全部過程,引起島內觀眾對它們的極大興趣;2008年汶川大地震,攝製團隊緊急協調有關單位並趕赴災區拍攝,對災情和受災臺胞的救援情況進行了及時報道;三週年後,攝製組又重返災區拍攝了《災後逢春》,講述了重建後的新北川人們安居樂業、共用太平的新生活,通過影片使島內觀眾們了解了災區重建後煥然一新的面貌。

  座談會上,年過七旬的俞川心將軍是《大陸尋奇》的忠實觀眾,他激動地回憶當年母親帶著他看《大陸尋奇》的情景,通過節目他了解了家鄉,如今,他也帶著兒孫一起觀看,併為他們講解。欄目製作人劉家庸先生已年屆八旬,是《大陸尋奇》的製作元老之一,他説,多虧了兩岸製作單位的精誠合作,才讓欄目生生不息,雖然遇到困難時雙方難免有不同意見,但是不斷地磨合與了解使兩岸團隊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高宏明教授認為,該節目之所以具有長久的生命力,源於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共屬一個民族的血脈淵源,這種親近感、熟悉感奠定了兩岸民眾交流理解的基礎。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如何在鞏固老觀眾的基礎上,爭取更多青年觀眾的喜愛,成為這次紀念活動的一個主要議題。世新大學副校長陳清河指出,隨著新媒體與觀看需求的新變化,各類節目對於受眾的爭奪日益激烈,如何讓老欄目擁有新靈魂,成為一檔老少皆宜的金牌節目至關重要。風雨同舟,一路同行,通過這次活動,兩家合作單位達成了許多共識。在討論中,華藝音像公司表示希望能夠讓更多臺灣青年了解大陸年輕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以及大陸日新月異的社會和科技發展情況;下一步,擬將該系列片充分運用網際網路、手機端等平臺推送,改進節目形式,拓展節目內容,讓經典與時代連接,讓更多臺灣年輕人喜歡上《大陸尋奇》。

  此次活動得到了國務院臺辦和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的大力支援。(完)  

《大陸尋奇》開播26週年紀念活動在臺灣舉行

  臺灣中視《大陸尋奇》座談交流現場。(台灣網 發)

[責任編輯:何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