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親臺勢力,在美國都是哪些人?

2016年12月07日 10:35:53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編者按: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的一通電話,捅了婁子,引發了一場“外交風暴”。儘管特朗普團隊隨後表態緩和該事件的負面影響,但在觀察人士看來,如此“魯莽”之舉實在不當。英國《金融時報》6日即發表社評稱,特朗普在臺灣問題上挑釁很危險。其實,這通電話來得並不“隨意”,知情人士稱,雙方人員提前幾週就開始準備了,居中牽線的美方“親臺”人士的身份也被眾媒體猜了又猜。確定無疑的是,美國有不少“親臺派”圍繞在特朗普身邊,而他們是美國國內那股長期存在的“親臺”勢力的一部分。

  他們,在特朗普身邊挺臺灣

  種種跡象顯示,一向我行我素的特朗普與蔡英文通電話不是一時興之所致,熟悉內情的人稱,特朗普幕僚在他還沒有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之前就開始悄悄準備和討論,而最終進行通話是雙方人員和專家提前數周準備的結果。

  即將成為特朗普白宮幕僚長的普裏伯斯被認為是促成電話交談的主要推手。現年44歲的普裏伯斯是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此前擔任過該委員會的法律顧問以及威斯康星州共和黨主席。美國媒體稱,是他幫助很有權勢的眾議院議長瑞安以及威斯康星州州長沃克在該州以及全國獲得目前的聲望。

  普裏伯斯熟悉美臺事務,臺灣方面稱他是“臺灣的朋友”。他分別在2015和2011年訪台,並與蔡英文會面。今年7月,他在美國接待了臺灣的一個“立委”代表團,而且一直與臺灣在美國的機構臺灣駐美經濟文化代表處保持良好關係。

  特朗普的經濟與安全顧問、加州大學教授彼得納瓦羅是特朗普身邊另一個重量級“親臺派”。《華爾街日報》稱,納瓦羅一直主張派出內閣級別的官員訪台,讓美國不再承認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特朗普在貿易上對中國的抨擊也跟納瓦羅如出一轍。

  納瓦羅製作過《中國導致的死亡》紀錄片,出版過《與中國的未來戰爭》。今年,他的新作《臥虎:中國軍國主義對世界意味著什麼》,闡述了美國今後與中國會産生衝突的悲觀論點。在特朗普11月8日當選前一天,納瓦羅與特朗普的另一名顧問亞歷山大格雷在《外交政策》刊物上發表一篇可以看作特朗普亞洲政策藍圖的文章,文中將臺灣稱為“亞洲的民主之燈”,抱怨奧巴馬政府“惡劣”對待臺灣,呼籲全面對臺軍售。

  有分析稱,推動特朗普與蔡英文接觸的還有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博爾頓,他目前是特朗普的國務卿人選之一。在特、蔡通話前一天,特朗普邀請博爾頓到他的寓所談話。可以預料的是,兩人討論了有關對華政策以及臺灣問題,而博爾頓一向對中國強硬,今年一月曾刊文主張美國打“臺灣牌”,加強美臺關係。“電話事件”後,博爾頓為特朗普辯護,強硬表示美國總統跟誰通電話,不需要中國同意。

  特朗普的重要智囊、鐵桿支援者前紐約市長朱利亞尼與前眾議院議長金裏奇也是“親臺派”。朱利亞尼是特朗普的國務卿人選之一。美國媒體提到這兩人時,把他們稱作“特朗普的代理人”。

  不得不提的還有曾長期擔任美國傳統基金會總裁的福伊爾納,最近媒體猜測“通話時間”推手的主要人選就有他。他是美國保守派領軍人物,過去常來往美國與臺灣,幾十年來與臺灣各界發展廣泛關係,被稱為“臺灣的老朋友”。今年8月,他加入特朗普團隊,10月赴臺會見蔡英文。

  昨天出現在臺北機場的特朗普交接團隊顧問葉望輝,則是這兩天媒體上的風雲人物,因為媒體一度認為他是“通話事件”的中間人。葉望輝曾經擔任小布希時期副總統切尼的國家安全顧問,能講一口流利漢語。朱利亞尼和金裏奇分別在2008年和2012年參加共和黨總統初選時,葉望輝是他們的競選顧問和亞洲問題顧問。今年7月共和黨黨綱中增添重申支援前總統裏根對臺灣做出的“六項承諾”等,葉望輝是這部分黨綱的撰寫人。

  除了這些人,特朗普身邊的親臺勢力還包括經濟顧問史蒂芬摩爾,後者為特朗普辯護稱,如果中國不高興,那就“搞翻他們”。特朗普還仰賴一些亞洲問題專家,如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沃爾特洛曼,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卜大年,前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等。

  卜大年與薛瑞福12月5日撰文説,特朗普與蔡英文的電話交談,是朝著重新平衡日益受到中國界定的美國、大陸、臺灣三邊關係的良好第一步。卜大年還在推特上發文説:“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讓中國發怒竟變成美國的政策?”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