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美眾院打破禁忌 與臺高層軍事交流“入法”激怒大陸

2016年12月05日 09:19:41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美國眾議院2日通過2017年預算案,首度正式將美臺資深軍事將領與官員交流章節寫入。大陸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外交部發言人稱,中方堅決反對美臺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這一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美國“不要開歷史倒車,以免損害中美關係大局”。

  美國國會以375票對34票通過“2017年度國防授權法”,其中與臺美軍事交流有關章節在該法案第12條“與外國相關事項”中“改進美臺軍事交流”的第1284節。據臺灣《自由時報》4日報道,“國防授權法案”會議報告稱,美國國防部長應執行臺美資深將領與資深官員的互動交流計劃,地點包括臺美兩地,其中“資深將領”指的是美國現役將官、挂銜人員,“資深官員”則指在美國國防部任職的助理國防部長以及更高階官員。至於雙方的交流目的,主要為威脅分析、軍事理論、部隊計劃、後勤支援、情報蒐集與分析、任務計劃及技術程式、人道支援與災難救助七大項,另外包括各項民間與軍方關係的活動和演訓。據悉,該案將送交參議院表決,通過成案後由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政府執行。

  臺灣“中央社”稱,美國國會過去就有類似提案,但行政部門顧及美中關係,往往遊説國會最後未能列入正式法案,今年是奧巴馬政府任期尾聲,且下一屆白宮與國會又都由共和黨掌握多數,這樣的背景讓臺美軍事交流得以首度入法。不過文章同時提到,未來關鍵還是在於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府團隊及國防官員是否切實執行國會意見。分析稱,“國防授權法案”的規定突破了目前美國現役將官以及助理國防部長不得訪台的限制,未來臺灣“國防部長”不能到訪華盛頓的規定也可望改變。而依據美方現有規定,臺灣“參謀總長”可訪問美國國防部,但“國防部長”不能進入華盛頓;至於美方現役將領和副助理部長以上官員,則受限不能訪問臺灣。

  對於法案在美國眾議院通過,臺灣“國防部”表示“樂觀其成”。前“國防部長”蔡明憲稱,他任“副部長”期間曾到美國華盛頓和五角大樓訪問數次,雖然屬拜訪性質,但美方都希望低調,不要有新聞露出。而過去臺“國防部長”要到華盛頓訪問更是不可能,例如當年陳水扁時期的“國防部長”湯曜明參加“美臺國防工業會議”,只能和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在邁阿密會面。蔡明憲稱,美國國務院1994年曾制定對待臺灣官員的守則,約束臺方訪美官員,已22年未修改;等“國防授權法案”在參眾兩院通過後,臺“國防部長”應爭取訪問五角大樓,並在會面時提出參與跨太平洋聯合軍演。

  另據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2日報道,美國國防部官網近日發佈通告稱,美國空軍已同意一項對臺軍售合約,將由雷神公司協助提升臺灣面向大陸的新竹樂山遠端預警雷達性能,合約金額約2622萬美元,全案預計在2018年5月完成。臺灣可能因此與美軍分享對大陸的雷達情報,繼日韓之後成為美國亞太反導網的一部分。蔡明憲稱,美國售臺武器,須通過國務院、國安會和國防部等召開跨單位會議,依過去軍售受阻案例來看,“通常國務院比較有問題,因此關鍵在未來的國務卿是誰”。

  澳門《新華澳報》4日分析稱,特朗普爆冷獲勝後,讓選前押寶希拉裏的蔡英文大吃一驚,擔心因此而導致民進黨當局與美國政府的關係疏遠甚至被邊緣化,為此蔡英文當局“臨時抱佛腳”補救,甚至不惜造謠,聲稱特朗普陣營的重要幕僚佛訥曾在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之前專程到臺灣與蔡英文會面。“國防授權法案”的通過就是民進黨當局奔走的“收穫”。中央日報網路報4日稱,大陸原本就關切特朗普上臺後中美貿易矛盾是否導致雙方關係惡化,以及南海的對峙是否會更加激化升高等,如今又加上民進黨當局“聯美抗中”的策略是否獲得美國進一步支援,“無論如何,在中美角力時,臺灣只是籌碼,與其一面倒地靠攏一邊,不如維持等距;否則中美較勁升溫,臺灣非但佔不到便宜,還很有可能遭到池魚之殃”。文章提到,國民黨不久之前宣佈,特朗普團隊已邀黨主席洪秀柱訪美,顯示特朗普陣營也在藍綠之間尋求平衡,因此“這件事究竟對臺灣是福是禍?目前還言之過早”。還有島內輿論稱,蔡英文為此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讓人相當擔憂,未來美國增加對臺軍售以及美國豬肉進口等議題,恐怕臺灣都得予取予求。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林曦】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