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兩岸人士:“十三五”規劃為兩岸經貿合作帶來新機遇

2016年12月07日 08:11:23  來源:新華社
字號:    

  由新華網和臺灣《工商時報》主辦的2016兩岸新經濟論壇6日在北京舉行,兩岸企業界人士和專家學者圍繞“‘十三五’規劃與兩岸經貿合作新機遇”的主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與會者的觀點形成高度共識,即兩岸經濟合作有著極為廣闊的空間,只要堅持“九二共識”,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一定能夠共用發展機遇,拓展共同利益。

  “‘十三五’規劃的實施,為兩岸發展經濟互補性、擴大經濟合作帶來了重大的機遇。”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鄭之傑表示,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要順應大勢加強兩岸經貿交流、産業合作、協同創新、互利共贏。

  臺灣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認為,今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兩岸應發揮各自的優勢,拓展經濟合作空間,以新的思維、新的視野來深刻認識與理解“十三五”規劃的發展紅利,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兩岸産業分工體系,實現互利、共贏、共用的經濟合作目標。

  他表示,臺灣半導體産業經過40餘年的發展,在整合電路製造和設計領域仍居世界領先地位。希望通過兩岸業界互相投資、互相合作,提昇華人企業在全球整合電路産業的地位和競爭力,這也將為臺灣IC半導體産業提供更大的成長空間和機會。

  阿里巴巴總裁金建杭認為,“十三五”期間,兩岸都面臨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以及年輕人創業、就業的共同命題,這需要以大智慧、大勇氣共尋新路。阿里巴巴有200萬台灣消費者,公司一直在幫助臺灣中小企業成長以及青年人創新創業。希望兩岸經濟界攜手打拼,打造普惠共用新經濟,共創網際網路新經濟的紅利。

  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説,“十三五”規劃提出以互利共贏方式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擴大兩岸合作領域。這必將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鞏固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加強兩岸人文、社會文化交流。臺商普遍看好“十三五”規劃所帶來的整體經濟效益,希望借助大陸市場為臺資企業注入新動能。

  紫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偉國表示,兩岸産業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臺灣的半導體和一些細分領域服務業非常強,大陸則有市場、人才和資本三個縱深,可為臺灣企業提供巨大的發展機遇。

  臺灣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林慧瑛建議推動中小企業的供給側改革,讓兩岸分工更趨完善,加強兩岸産業鏈上下游合作,避免兩岸陷入重復和同質競爭。此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希望兩岸能夠“商情共用”,以此降低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記者劉歡 查文曄)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