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臺灣政經格局變化與兩岸關係走向”學術研討會召開

2016年11月29日 08:47: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520後臺灣政經格局變化與兩岸關係走向”學術研討會,于27至28日在廣州暨南大學召開。

  該研討會由暨南大學經緯粵港澳經濟研究中心、暨南大學經濟學院臺灣經濟研究所和廣東産業發展與粵港澳臺區域合作研究中心聯合主辦。

  來自國臺辦海研中心、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廈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福建社科院、臺灣義守大學、佛光大學、中國文化大學、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等內地及港臺地區從事涉臺研究的40多位專家學者,針對“520”後的臺灣政治生態變化與政黨格局調整,以及民進黨主政時的臺灣經濟走向與兩岸關係變化,展開討論與評估。

  暨南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教授陳恩認為,臺灣當局推動的所謂“轉型正義”工程,走的是“解構—重建—認同—新‘臺獨’”路線,其實質是打著民主法制的旗號行綠色新威權的政治清場之實,始終是“臺獨”分裂勢力推進“臺獨”系統工程的關鍵環節。“轉型正義”作為一種新的“臺獨”路線圖,是“臺獨”發展的全新階段。

  廣州中山大學朱衛斌教授認為,在遏制“臺獨”上,國民黨可扮演適當角色。他建議可考慮從建立國共兩黨領導人年度會晤機制、進一步辦好“兩岸和平發展論壇”、讓國民黨部分取代海基會的功能、支援國民黨內堅持“九二共識”的健康力量、對國民黨反“臺獨”提供側翼支援等方面著手。

  兩岸經貿合作方面,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單玉麗研究員認為,要把握新常態下的戰略新機遇、不斷深化兩岸合作,探尋兩岸經貿合作新動力,著力民生及新興産業合作,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表示,兩岸經貿活動正常化與自由化進展緩慢,影響到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的成效與動力,這既有兩岸政治、經濟結構性矛盾等客觀層面的因素,更有認知問題、合作理念偏差、保護主義與歧視性做法等主觀層面的原因。這些因素也將繼續制約今後的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

  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秘書長李風認為,兩岸關係主動權及主導權始終在大陸手上。關鍵是大陸方面要睜大眼睛,密切關注臺當局新的“臺獨”舉動,粉粹任何“臺獨”圖謀,維護臺海和平穩定。(記者 郭軍)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