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兩岸媒體:從先鋒軍到守護者

2016年11月24日 10:33:2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近日,第二屆兩岸媒體人峰會在北京舉辦。200余位媒體人圍繞“攜手和聲”的主題談發展、謀良策。由於主辦者、與會者都來自兩岸媒體,峰會成為兩岸今年民間交流活動中頗為引人注目的一場。人們關注,在兩岸新形勢下,兩岸媒體將談些什麼、會做些什麼。

  應該説,在兩岸關係發展中,兩岸媒體一直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很多臺灣人還記得《八千里路雲和月》。上世紀80年代,這部紀錄片曾讓無數臺灣民眾看到夢中的長江黃河,秀麗山川從此印刻在心上。兩岸交流大門尚未開啟,勇敢的媒體人率先跨越臺灣海峽,帶回彼岸生動故事。一個個親切鮮活的故事,化解了人們心中的隔膜。那一刻,兩岸媒體不僅是兩岸關係的記錄者、見證者,更是參與者和推動者。

  如果説,在兩岸資訊不通時,兩岸媒體曾是揭開窗紙的先鋒軍;那麼,在兩岸關係陷入僵局的時候,兩岸媒體則應成為和平穩定的守護者。歷經8年的和平發展,兩岸經濟社會交流愈來愈密切,而兩岸聯繫協商機制卻因島內政局變動而中斷。儘管民間溝通管道不少,但可以想見,各種各樣的誤會仍在所難免,嚴重的甚至會引起不必要的衝突。如何減少誤會、避免衝突,正是兩岸媒體可以著墨的地方。

  很容易想到茶葉蛋的故事。儘管事情早就告一段落,其意義卻未過時。一句“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經臺灣“名嘴”在電視臺節目中大加渲染後廣為人知。大陸人看來荒唐可笑,不少臺灣人卻信以為真。一方面證明,兩岸民眾確實需要增進了解;另一方面説明,資訊真實非常重要,一個小失實就可以釀成一場大誤會。如果媒體不能呈現真實的彼岸,將為兩岸民眾製造多少誤解、造成多少誤會?很慶倖,茶葉蛋的誤會無關痛癢,甚至頗有娛樂性,但兩岸無小事,倘若因誤會對某些人、某些職業造成傷害就問題嚴重了。因此,對兩岸媒體來説,講述真實的兩岸故事,不僅是新聞職業的操守,也是媒體人應盡的責任。

  今年以來,兩岸有識之士不約而同提醒,要避免兩岸民意發生碰撞。年初大陸“百度帝吧”網友“出征”,與臺灣網友用鍵盤短兵相接,被認為是兩岸民意的一次小小撞擊。同樣很慶倖,年輕網友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意見後握手言和,低空掠過,有驚無險。然而,兩岸畢竟分隔逾半個世紀,很多地方需要磨合。一次脫線演出、一個極端稱謂,都可能擦槍走火。一旦兩岸民意發生對撞,兩岸媒體要成為緩衝器、融合劑,引導輿論走向理性平和。當然,過程中,媒體的確經受考驗。煽風點火,挑動仇恨,可以吸引眼球、提高點擊率,激烈競爭下充滿誘惑,但媒體畢竟不是簡單的營利事業,而是背負責任的社會公器,不能僅為一己私利,不顧社會影響和後果。這一點,兩岸媒體尤其要戒慎恐懼。

  兩岸關係越嚴峻複雜,越需要民間交流。同樣的,兩岸聯繫溝通越不暢,越需要兩岸媒體發揮作用。真實傳播兩岸資訊,增進兩岸同胞了解,促進民眾情感融合,做和平發展的守護者,兩岸媒體責無旁貸。(孫立極)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