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冬天來了 這些臺灣的禦寒美食你都嘗過嗎?

2016年11月22日 14:11:25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北京迎來了今年冬天的首場降雪,氣溫也瞬間降至零下,不知道北方的小夥伴們是否已經凍得穿上了秋褲和羽絨服?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你,是不是也想吃一些暖身體的好吃的?那麼就讓小編給你推薦一些臺灣的冬日禦寒美食,心靈手巧的你可以選擇自己下廚做一做或者找一個臺菜館子大快朵頤,保你吃完這個冬天不再冷。

  姜母鴨

  據傳,姜母鴨原係一道宮廷禦膳,為商代名醫吳仲所創,後來流傳至民間成為一款福建名菜,而後流行于臺灣。姜母鴨裏的材料都大有講究,熟地、當歸、川芍有補血活血功效,枸杞子有補肝益腎作用,黨參、黃芪有補氣的效果,老鴨可以滋陰降火。因此,姜母鴨妙就妙在氣血雙補的同時,搭配鴨肉的滋陰降火功效,使得此道藥膳滋而不膩,溫而不燥。老薑除腥熱身的藥膳效果也是讓人們普遍喜愛姜母鴨的原因。

  姜母鴨可以説是臺灣地區最受歡迎的冬季食補之一,臺灣南北氣候不一,冬日的臺灣北部地區有時也會有低於10度的低溫,由於臺北盆地空氣濕度較高的原因,體感溫度甚至更低。在寒雨襲來的冬夜,如果能吃上一碗姜母鴨,那絕對能體會到暖暖的幸福滋味。

  羊肉爐

  除了姜母鴨之外,羊肉爐是臺灣另一道備受歡迎的冬日美食。臺灣人比較講究養生與美味兼有,羊肉爐中,熟地、當歸、紅棗有補血功效;枸杞子有滋陰作用;黨參、黃芪有補氣效果;桂枝能溫通經脈,陳皮健脾理氣;而羊肉溫性,又有滋補功效……綜合起來,羊肉爐可以滋補身體的氣血,使全身的血脈暢通。寒冬裏吃過羊肉爐以後,冷冷的身體就立刻暖和起來,一身的寒氣也消失了,難怪很多臺灣人特別喜歡羊肉爐。

  在臺灣做羊肉最出名的地方是高雄岡山,岡山羊肉爐初創于1926年,發源於市場,最初用扁擔沿途叫賣,提供美味的羊肉料理服務老饕,自産自銷的黑羊肉成為美味的保證,漸漸的打響岡山羊肉的名聲,逐漸成為臺灣著名美食之一。以至於每至冬日,寒風呼呼,許多人常攜家帶眷呼朋引伴,開車前往岡山地區吃羊肉爐,公路大排長龍甚至塞車,店家常加班至清晨一兩點,人潮仍未散去,足見生意鼎盛。

  麻油雞

  麻油雞在臺灣也可謂是家喻戶曉的吃食,許多臺灣人家的冬日餐桌上都少不了這道麻油雞。麻油雞的做法其實不難,如果想做出味道正宗的麻油雞,可以選擇胡麻油、臺灣米酒、土雞的組合。不過胡麻油相對出産較少,所以很多臺灣人也用黑麻油來代替胡麻油,味道也是一樣好。

  麻油雞有滋陰補血,驅寒除濕的功效,而且湯汁濃稠、麻油香醇味美,可以用來拌面吃。雞肉中蛋白質的含量比例很高,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由於麻油雞的這些功效,不少臺灣地區的産婦在産後為了調理身體也會吃麻油雞。麻油雞除了是冬日禦寒的美食,也成了臺灣月子餐裏的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

  藥燉排骨

  藥燉排骨是普及于臺灣市集販售的冬天進補美食,食用歷史悠久,藥燉排骨選用新鮮排骨,加上當歸、黃耆、枸杞、甘草等十幾種中藥材,細火慢燉數個鐘頭,將中藥的苦味濾掉,再搭配黃豆與辣椒所製成的調味料,讓排骨滲透出一股完美的滋味。與以上三種冬日美食略有不同的是,藥燉排骨更為普及,不須要下館子就可以吃到,在臺灣的夜市裏花幾十台幣就很容易買到這道美味,真的是非常平民化的冬日佳品。(章廉 綜合整理)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