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專家:如果兩岸關係不好,對於中美都不是好事

2016年10月15日 11:21:4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出席10月11日~12日在京舉行的第七屆香山論壇的學者名單中,有幾位來自美國的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他們同時也是美國研究臺海問題的“重量級”學者。

  這幾位專家包括:曾任美國前駐臺協會會長、美國前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安全事務主任包道格;曾在奧巴馬總統任內擔任美國前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並在蔡英文2015年訪美時與其會面的麥艾文;美國前駐華大使、助理國務卿芮效儉;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資深顧問葛來儀。其中,芮效儉和葛來儀還因今年3月在蔡英文上臺前夕赴臺與蔡會面,成為蔡的“座上賓”,尤其受到關注。這幾位美國前官員、學者有關兩岸關係的言論,素來為臺灣島內輿論所重視,有時甚至被認為是替美國政府向臺灣方面傳遞信號。

  參加香山論壇期間,芮效儉和葛來儀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採訪時,都透露出了一個意思:美國不希望臺灣當局成為麻煩製造者,這一關切沒有改變。

  “對於中國來説,臺灣問題一直是最敏感的安全問題。我想美國理解這一點。美國希望看到兩岸關係穩定。”葛來儀説。

  芮效儉則表示:“美國(在兩岸關係問題上)有一個原則,美國希望兩岸之間有一個和平的解決方案,美國也受益於良好的兩岸關係。蔡英文本人知道美國重視良好的兩岸關係,所以我想,她已經知道了這些她應該知道的事情,至於要怎麼做,取決於她自己。”

  談及蔡英文目前在處理兩岸關係時的路線,以及蔡英文在10月10日講話中涉及兩岸關係的發言,芮效儉表示,他曾多次與蔡英文會面,早幾年也曾對蔡直言她處理兩岸問題的路線“不現實”,“而她現在奉行的路線與2012年時並不一樣”。

  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在競選造勢期間訪美,一向被輿論認為是“赴美面試”的“規定動作”。2012年蔡英文訪美,正是為了完成這一“規定動作”。芮效儉回顧了蔡英文那次訪美時的情形:“回想2012年蔡英文訪問華盛頓的時候,她(向美國)通報了她在兩岸問題上的主張,使得(美國方面)對她缺少信心。這件事情被媒體曝光後,毀了她當時的競選前景。幾年過去,這一次她向美國保證説,她不會改變(兩岸關係的)現狀。”

  芮效儉對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説:“如果蔡英文的動作有試圖改變現狀的跡象,我可以向你保證,在美國政府看來,這會是負面的行為。”

  葛來儀則認為,蔡英文在10月10日發表的講話,體現了蔡英文在兩岸關係上的“挫折感”。葛來儀説,讓她印象深刻的是,蔡英文在講話中要求中國大陸“正視‘中華民國’”。“這是她第一次説這樣的話,我想這正是她日益增長的挫敗感所致”。“她認為她向中國大陸展現了‘善意’,而且在講話中多次提到了‘善意’這個詞。她希望重新開啟兩岸的官方溝通渠道,如果這無法實現,她的挫折感會繼續上升。這對兩岸關係可能不利。”葛來儀説。

  按人們以往對蔡英文的印象,“正視‘中華民國’”這樣的話,蔡英文一般是會避免説出口的,因為她被普遍認為從骨子裏並不認可“中華民國”的概念,而且這一提法更接近國民黨的主張。

  葛來儀還表示,如果兩岸關係不好,對於中美都不是好事,“這會讓中美兩國已經列出的許多需要討論的事項清單顯得過於擁擠”。

  此外,有關中美關係中的臺灣問題,9月27日,芮效儉在“美中政策基金會”就“蔡英文執政100天”舉行的研討會上的發言,也值得注意。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芮效儉在上述研討會上指出,如果沒有“一個中國”原則作為支撐,臺海兩岸關係將難以管理,誤判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芮效儉在那次研討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也直言,他到臺灣曾經跟臺灣人説,“希望你們不要古巴化”,“但他們不喜歡聽這樣的話”。

  芮效儉解釋説,他認為,古巴就是錯誤地處理了與美國的關係,完全押寶在當時的蘇聯身上,以保障自身安全。當蘇聯利益發生變化時,古巴就被“吊在半空了”。他強調,如果臺灣依賴美國,就喪失了主導自己前途的機會,把命運交了給美國。他進一步表示:“美國有關於臺灣的利益,也有關於中國大陸的利益。那不會是臺灣可以冒險去賭一把的一個平衡關係。”這番話的意思很明顯,即:如若臺海有事,美國會不會選擇站在臺灣一邊,還是個問題。

  據悉,有臺灣媒體將芮效儉的這番話解讀為向臺灣新當局發出警訊,以此暗示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利益也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

  另據美國媒體報道,芮效儉在9月27日的那次研討會上還表示,美國應該考慮的是自身利益,而臺海和平穩定是美國的國家利益。過去美國將“人權”和“制裁”掛鉤,並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因此,將臺灣問題與美國的中國政策掛鉤“是一個危險的概念”。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陳婧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