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臺當局兩岸政策“失火” 臺灣旅行業者要上街嗆聲

2016年09月08日 08:28:0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旅館、旅行、遊覽車、導遊等十一個相關産業公會、協會代表七日在臺大校友會館舉行“百萬觀光産業自救大遊行”行前記者會。劉宗龍攝

  有島內觀察人士説,繼9月3日臺灣軍公教勞群體走上街頭,向民進黨當局表達抗議後,下一場緊接著的遊行就來自臺灣觀光旅遊産業。陸客來臺“急凍”,嚴重衝擊臺灣觀光産業。包括旅館、旅行社、遊覽車、導遊等相關産業組成“百萬觀光産業自救會”,號召于9月12日走上臺北凱達格蘭大道舉行大遊行,表達“要生存、有工作、能溫飽”的訴求。很多人覺得陸客少來有什麼好緊張,以前還不是這樣?甚至如有些極端言論所言,客人減少,不是會有更好的“空氣”和旅遊空間嗎?但是陸客銳減對臺灣經濟與産業的影響,比一般人想像的嚴重。

  聯署

  在臺灣“中華兩岸旅行協會”常務理事趙政岷看來,臺灣接待陸客來臺的旅行社不到1/5,陸客赴臺人數佔全年全臺入境旅客也只一半。但是陸客來臺的平均天數是其他入境旅客的兩倍以上,對入境旅遊市場的影響超過85%。加上産業關聯性大,除了飛機、旅行社、辦件等出入境提供服務的從業人員外,還有遊覽車、飯店、餐廳、景區、購物店等,佔臺灣觀光産值與觀光就業人口應有七成以上。如今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讓業界感覺“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因為對岸感受不到民進黨當局的善意,陸客對臺觀感也逆轉,觀光財從源源不斷到幾近乾涸。反觀當局,毫無輔導或救急措施,怪不得業界要上街頭。

  臺灣區觀光旅遊總會近日在嘉義縣發起“‘九二共識’蔡英文不要,我要”聯署活動。業者表示,當局公佈數據和陸客縮減現況,明顯不合。且不但陸客團減,其他觀光客也少許多,希望當局不要拼政治,要拼觀光、救經濟。

  “每天開店就賠錢,觀光業已進入寒冬期!”20多名觀光業者邊簽聯署書邊吐苦水。臺灣區觀光旅遊總會理事長蘇佳男錶示,觀光業沒時間等,目前解決困境最好方法就是“九二共識”。蘇佳男説,“九二共識”對島內政客而言,只是一句話,但對老百姓來説,最真實的反映就是在經濟上,沒有“九二共識”,就代表日子難過。觀光産業經營慘澹,執政當局應以人民福祉為優先考量,因人民已無本錢供當局當籌碼揮霍。

  大批觀光業者到場聯署,現場也透過網路將聯署書傳給全臺觀光業者,“要喊出痛,才能對症下藥。”蘇佳男説,預計3天內能將聯署書傳給每個觀光旅遊業者,大家一起向當局發聲。

  危機

  無論是聯署還是上街,業者要嗆聲,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臺灣旅遊業界內部認為,馬當局時期兩岸關係熱絡,陸方持續在赴臺旅遊政策上給予支援,陸客也成為臺灣旅遊主要客源。蔡當局上臺後,其兩岸政策主張不承認“九二共識”,火燒車事件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些無疑成為兩岸旅遊衰退的分水嶺,臺灣引以為傲的觀光産業已面臨危機。

  阿里山沿線做團餐的業者表示,曾經最高紀錄一天有四五十團的陸客,現在減少7成左右客源。9月1日一整天僅接待1輛遊覽車,約30名陸客。因此員工數已從40人減至30人,甚至考慮要員工放無薪假。導遊觀光協會理事長伍永益表示,有的導遊每月僅帶1到2團,多數已失業或半失業,收入減少,9月開學季有導遊籌措不出子女學費,加上房貸等,壓力很大。

  面對陸客團數大減,儘管當局拿出數據,指日韓旅客有顯著成長,但旅遊業者指出,陸客比其他地區旅客更願意掏錢購物,平均花費是日韓遊客兩倍以上,錢更能流入各行各業。用臺灣“交通部觀光局”的數據説,日韓遊客有40%以上的錢用在住宿,購物僅20%左右,陸客卻花不到20%的預算住宿,用在購物的金額則高達52%。一位不具名的導遊指出,陸客的確很敢花錢,尤其看到喜歡的東西更不手軟,相比而言,日韓遊客則更精打細算。當局要增加東南亞與日韓旅客來彌補失去的陸客損失,那就像是跑到教堂裏找和尚,方向出問題了。

  民進黨上臺以來,陸客赴臺旅遊人數節節衰退,當局和部分媒體輿論不斷指向陸方操作施壓。但北京市自今年初起,就增設47個出入境證件受理點,赴臺證件也納入其中。可以看出,大陸並未刻意緊縮赴臺證件申辦,甚至還列入便民措施。

  臺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近日在臉書上發文表示,“陸客是我們最需要交的朋友。”結果“行政院”發言人立馬出來表示,個人立場不代表臺灣當局。知情人士透露,張的“陸客朋友説”,在綠營內部也被罵翻。所以根本問題並不在陸方,而是蔡當局對大陸缺乏善意,已讓大陸民眾反感。

  陳情

  今年上半年陸客赴臺旅遊總人次較去年已衰退30%,就連臺灣認為穩定成長的自由行旅客人次也下降15%,下半年數據估計還會有進一步衰退。眼看陸客銳減,島內有人卻無法看清或者刻意遮蔽問題癥結,不禁讓人憂心,臺灣未來的觀光産業將何去何從。

  隨著最近旅遊業進入一陣低潮期,許多旅遊社的業績大打折扣,其中,創世紀旅行社成為陸客縮減以來首家倒閉的業者。前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許高慶表示,這個只是第一波倒閉潮,預估今年第四季還會有更多專門接待陸客團的業者倒閉,“屆時引發連鎖效應,餐廳、購物店都生存不下去。”

  包括知名商圈、旅館業、民宿業,導遊業、遊覽車業等十幾個業別,將發起串聯上街頭。臺灣旅行公會全聯會近日已經向臺北市政府申請集會路權,將在9月12日下午,從華山藝文中心步行到凱道陳情。據悉,這也是旅遊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陳情。

  有士林夜市攤商在受訪時表示,如果大家發起上街頭,應該參加,因為生意差很多,真的差很多,大家都在叫苦。另一名夜市攤商説:“真的是會支援,因為陸客不來,臺灣經濟真的差很多。”

  “沒有政治口水,只有滿腹苦水,沒有意識形態,只有學費房貸。”自救會發言人李奇岳強調,希望觀光産業不再空轉虛耗、各縣市林立旅宿也不該變成蚊子館。針對旅遊業醞釀大會師陳情,作為臺當局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召集人的張景森日前指示,“觀光局”兩周內針對陸客市場,提出大陸市場拓展計劃。“觀光局”近期將結合民間各公協會組團訪陸,行銷陸客來臺觀光。但當局上臺後不承認“九二共識”在前,火燒車尚未結案的示範效應在後,一切做派難逃揚湯止沸的過場。再聯想到即將到來的遊行,赴陸行銷恐怕更像是應付業者訴求的一種綏靖手段。成效幾何,不難想像。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