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海基會已形同虛設 兩岸關係沒有“九二共識”難以延續

2016年09月02日 09:03:15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海基會全稱是海峽交流基金會,成立於1990年11月。當初臺當局為應付兩岸關係發展需求、推行有限的大陸政策,設立這一以民間團體身份出現的半官方機構。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的交流曾在兩岸關係史上發揮獨特的重要作用。上世紀90年代,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與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汪辜會談”在兩岸關係史上留下重要一筆。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由於蔡英文錯誤的兩岸政策,現在海基會只能是“形同虛設”。臺“中央社”稱,國民黨“立法院”黨團首席副書記長王育敏説,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否定了“九二共識”,卻也提不出穩住兩岸關係的新論述,當這問題無解的時候,誰來當海基會董事長都是一樣的,因此找田弘茂也是像雞肋一樣,而不是像過去辜振甫時代。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兼發言人葉惠德表示,沒有“九二共識”基礎,無論誰擔任海基會董事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都難以延續。

  大陸國臺辦1日就海基會董事長新人選作出回應。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造成兩會協商和聯繫機制停擺的原因眾所週知。我們的態度是明確的、一貫的,只有海基會得到授權,向海協會確認堅持“九二共識”這一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兩會受權協商和聯繫機制才能得以延續。國臺辦主任張志軍當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大家可以去看看2008年5月26日,臺灣海基會向大陸海協會發來的函,和三天之後,海協會的復函,裏面都明確點到,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重新恢復了商談。所以問題的關鍵是政治基礎,是授權商談的政治基礎,而不是人。

  “海基會重回傳真機功能時代”,臺灣《旺報》1日評論説,海基會董事長懸缺3個多月,蔡英文尋尋覓覓,最後竟找出阿扁時代首任“外交部長”出任。可以預料,在兩岸持續沒有政治對話基礎下,兩岸官方和半官方溝通聯繫機制仍將繼續停擺,而海基會也將重新回到阿扁執政時的“傳真機功能”時代。文章稱,海基會和陸委會首長同時由“外交”背景人士出任,説明小英已放棄最後努力,決定讓兩岸“繼續冷一段時間”。兩岸冷對抗短期不會回暖,甚至可能因為突發事件而引爆衝突。臺灣中時電子報稱,蔡英文因為其他人事任命問題,近來受到一些“獨派”人士批評,有大陸涉臺學者指出,田弘茂這一人事安排,是蔡英文向深綠交心。“田弘茂出線替蔡英文解了一個小套,兩岸這個大套卻未必能解”。

  “一是擺設,二是酬庸”,全國臺灣研究會副秘書長楊立憲用這兩個詞概括蔡英文的任命。她對《環球時報》記者説,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在此背景下,兩會機制已經停擺。但蔡英文又不能撤掉海基會,因為這本就是為應對兩岸關係的特殊情況成立的一個機構。如果撤了,那就是表明蔡英文根本不想搞兩岸關係了,但她一直承諾“維持現狀”,因此只能把海基會還擺在那。目前來看,兩岸關係只能這樣拖下去了。蔡英文嘴上説希望兩岸關係保持和平,但她希望的和平是和平分離,實際上就是“一邊一國”。蔡英文希望兩岸這樣來往,我們怎麼可能接受!【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記者 王亞斌 李俊峰】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