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臺學者共研會”系列活動在京舉辦。(台灣網 吳曉寒 攝)
台灣網8月9日訊(記者 吳曉寒) 今天下午,由北京市臺辦、民革北京市委主辦,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承辦的“京臺學者共研會”系列活動在京舉辦。70余位致力於研究和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京臺兩地學者共同參與了活動啟動儀式,並就“兩岸關係與青年未來”這一主題展開了專題研討與深度交流,積極推動共研共商共學領域的拓展。
在活動啟動儀式上,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青覺,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時建中,市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市委主委傅惠民先後致辭。國臺辦研究局副局長孫升亮出席啟動儀式,並與出席活動的各位領導、學者嘉賓共同為中央民族大學京臺少數民族研究所揭牌。
兩岸學者根據當下熱點、難點問題需要,圍繞“兩岸關係與青年未來”這一主題,進行了交流互動,重點研討了對發展兩岸關係與青年未來關聯性的認識。在臺海形勢面臨嚴重挑戰、兩岸關係面臨轉折的重要節點時期,活動舉辦方回應兩岸學者建議與呼聲,率先為京臺兩地學者搭建起寬邊界的專業交流平臺。
“2011年來到北京讀博,作為一個願意走出去、勇敢的臺灣青年,我是非常幸運的。”海峽青年雙創智庫副主任委員黃彰國表示,在北京求學、生活、工作的這幾年,他深刻的感受到兩岸的相互合作仍需要一個磨合期。作為創業“前輩”,他建議臺灣青年先從來大陸求學、就業開始,走入基層,真正的體驗“在地化”的生活模式。他笑稱,“借用杭州馬先生的一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我也希望能夠繼續在這裡做夢,實現自己的夢想,在兩岸事務上能有所成長。”
談及兩岸未來的發展,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莊芮表示,無論是在推進創業合作、文化交流,還是海外合作方面,“融合”是重中之重。兩岸嘉賓不約而同的談到了“融合”。在大陸生活8年、讀博後留京創業的臺灣青年雷中行表示,臺灣青年學習能力很強,能快速的融入到大陸的團隊中併發揮作用。同時他也希望能夠將其他“外在力量”引入臺灣,從而刺激臺灣青年積極的往外看,主動追尋合作機會。“兩岸青年共同並肩作戰,相互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兩岸嘉賓通過“沒有青年,就沒有希望:兩岸互動下的對臺灣青年的若干觀察”、“由‘南海立場’理解‘臺灣意識’”、“一帶一路為兩岸青年創造的機會與願景”、“兩岸青年學者的使命與責任”等話題進行了點評式發言與啟發交流。旺旺中時文化傳媒(北京)公司總經理林淑黛,介紹了推動青年創意交流20年的體會和感受,以及對未來加強兩岸青年交流的若干主張和建議。
圍繞本次“京臺學者共研會”主題將組織系列研討交流活動,為兩地學者深度了解北京、了解臺灣、了解兩岸搭建平臺。以對青年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深入探討新的歷史時期應構建怎樣的兩岸關係,如何因應形勢推動兩岸關係克難前行,兩岸中青年學者如何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為優化青年成長成才環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履行重大歷史責任等理論和現實問題,努力打造集輔導培訓、交流對話、教育震撼、情感交融于一體的京臺學者交流的新名片和新品牌。
據悉,本次活動將持續到8月12日。期間,與會嘉賓還將通過考察大陸民族政策和民族事業發展歷程、緬懷兩岸人民及國共兩黨並肩抗敵的英勇事跡、了解大陸科技創新成就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進程為主題,進行實地參訪與交流。(完)
[責任編輯: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