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兩岸學者:讓兩岸青年交流更加深入有感

2016年03月23日 11:3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資料圖:2月1日,兩岸青年學生在北京的首都體育學院學習武術。中新社記者 熊然 攝

  “兩岸青年交流應更加深入,只有增強參與感,才能更有認同感。”參加第八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的中華兩岸交流促進會理事長羅海蕓23日在南寧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作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時提到“開展面向臺灣青少年的體驗式交流”。曾在北京讀書8年的臺灣學者羅海蕓認為,這種交流好在能讓參與其中的臺灣青年融入環境,將自身發展同當地發展相連結,而不是大陸社會脈絡的局外人。

  論壇上,來自中國文化大學的臺灣學者林奕辰也表示,青年是時代的希望,只有兩岸青年盡可能多地相互交流,才可能增強認同感,使得兩岸關係和平穩定可持續發展。他建議,加強交流的廣度與深度,特別是讓沒來過大陸的臺灣學生、年輕人、中南部青少年有更多的機會來大陸參訪、了解真實的大陸。

  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研究室研究處副處長魯洪柯提出,應加大吸引臺灣學生赴大陸學習、實習、就業和創業的力度,給他們提供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舞臺,使臺灣青年全面客觀地了解大陸,認清個人前途、兩岸關係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間的緊密聯繫。

  來自臺灣的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羅鼎鈞也就“體驗式交流”表示,臺灣有非常多年輕人想到大陸交流,其中一些來自臺灣南部,他們需要更多資訊和機會深入體驗大陸,逐漸融入大陸社會。

  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淩斌説,兩岸青年交流要避免“浮光掠影”方式,應讓雙方心靈碰撞更激烈,讓臺灣青年深入大陸,了解全面、客觀、真實的大陸,獲得參與大陸社會發展的機會,這樣才能增強認同感。

  廣西社科院臺灣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毛怡彬認為,自媒體時代下,兩岸青年交流進入“深水區”,自媒體互動可成為傳統兩岸青年交流渠道的有效補充,傳遞資訊和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傳遞影響力、情感和信任,對於增進兩岸青年互信、建立兩岸青年情感紐帶具有重要的作用。(記者 楊喆)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