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臺青建言兩岸青年交流要“更年輕”“接地氣”

2016年04月12日 08:07: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希望將來的兩岸青年交流活動更接地氣,更深入。”在北京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臺生黃玲雅説。

  全國臺灣研究會11日在京召開座談會,邀請數十名在大陸就讀的臺灣學生和大陸學者深入探討如何開展、加強兩岸青年間的“體驗式交流”。

  黃玲雅以自己的切身體會為例,希望將來的兩岸青年交流活動可以創新形式,例如到有條件的居民家裏住宿,真正融入當地生活,“這是最本土、最親近的交流方式”。

  “兩岸青年交流形式與內容可以交由青年人來設計,交流者的年齡應當更加年輕化,可以適當增加中小學生的比例。”臺灣世新大學助理教授王正建議,兩岸交流活動的組織策劃應傾聽年輕人的聲音,兩岸青年交流應跨地域混合編組,為雙方創造深入了解的機會。

  王正説,所謂“體驗式交流”,體驗和交流缺一不可,即讓兩岸青年在交流活動中“有感”,增加互動。具體到操作層面上,可以設計“民生民情一日遊”的模式,深入到普通民眾家庭,讓臺灣青年對大陸社會有更直觀、深入的認識。

  北京大學博士生許晉銘表示,其實很多臺青希望到大陸實習,但是苦於“人生地不熟”,難覓合適的機會。他建議大陸相關部門可以給臺生搭建平臺,尋找有接收意願的企業,幫助臺灣青年來大陸實現職業規劃。

  中國傳媒大學交換生、世新大學碩士生楊世瑋參加過參觀黃埔軍校的交流活動。他認為,通過這樣的活動回顧歷史,可以讓臺灣青年對兩岸關係有正確的認識。今後可以多安排臺青到具有中華歷史底蘊的地點參觀,兩岸青年“一對一”互動,可以更好地交流互通。

  “來大陸後發現和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北京科技大學交換生、臺灣華梵大學本科生柯迪元説,由於兩岸資訊不對稱,在臺灣時對大陸印象很差。來北京後,發現周圍的人都很好,印象完全改觀。“兩岸還是要增強交流,才能消除隔閡。”(記者齊湘輝)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