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島內警告蔡英文別搞"外交"惡鬥 馬英九講"九二共識"好處

2016年03月21日 08:29: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臺灣“立法院”今天調整議程,專門討論大陸與甘比亞復交。

  17日從海峽對岸傳來的這一消息陡然加劇了島內政界的緊迫感:隨著5月20日新領導人就職典禮一天天臨近,迫切需要蔡英文對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基礎的“九二共識”做出表態。

  馬英九20日上午出席中華青年交流協會20週年慶祝活動,他為陸生請命希望讓陸生加入醫保,同時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馬英九詳細列出啟動停滯12年的兩岸關係所帶來的好處:現在陸客一年來臺超過400萬人次;兩岸航班一天往返各120班;臺灣對大陸一年有1500億美元貿易額,不跟大陸做生意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赤字。

  此前一天,馬英九結束外訪返臺,到桃園國際機場一下飛機就針對中岡復交做出説明,批民進黨幸災樂禍,在“活路外交”上撒鹽。同一天,臺灣“副總統”吳敦義提醒,過去近8年大陸沒有對臺在國際進行封鎖式“外交”,現在大陸的行為當然有其謀略,“蔡英文應深思熟慮”。19日臺“外交部”舉行活動,露面的多名“友邦大使”遭到媒體追問。親綠的《自由時報》稱,“瓜地馬拉大使”被問到臺危關係是否有問題,連説了3次“No”,“尼加拉瓜大使”聽到問題後直呼“不會,怎麼會有變化?”

  “兩岸若鬥,陸恐封鎖臺國際空間。”臺灣“中央社”19日晚援引前“外長”歐鴻煉的話稱,“甘比亞與大陸復交是對民進黨政府示警。他認為,臺灣實質利益其實都在“非邦交國”,以大陸經濟及政治實力,有足夠影響力阻止他國與臺灣發展實質關係以及阻止臺灣參與國際組織,“讓我們很難在國際社會生存”。

  島內一名資深媒體人20日對《環球時報》説,歐鴻煉是馬英九初上任時的首任“外交部長”,“從科員、駐外秘書、司長、大使、次長等一步步升為部長,資歷非常完整,對臺灣外交處境有許多感同身受之處,他預言‘讓我們很難在國際社會生存’的話絕非危言聳聽”。

  臺灣目前在83個國家設有119個駐外機構。臺灣大學政治係教授張亞中2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如果臺灣與大陸關係不好,將會影響臺灣與其他國家關係的冷暖。比如,臺灣正是與大陸簽署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之後,才和新加坡、紐西蘭簽署雙邊自貿協定。一些國家要首先和大陸簽,然後才和臺灣簽。如果大陸反對,別説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就是美國主導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臺灣可能都難以參加,因為TPP要求所有成員同意後新成員才能加入,而其中一些國家是在意大陸態度的。

  歐鴻煉20日對《聯合報》稱,就他所知,臺灣幾乎每一個邦交國都想跟大陸“建交”,臺灣沒有外交惡鬥的本錢。他稱,扁政府時期,臺灣與“非邦交國”往來被降級到市長層級,但由於過去8年兩岸關係緩和,臺灣跟很多“非邦交國”的來往提升到部長層級。兩岸若“外交”惡鬥,臺灣過去8年在國際組織的斬獲,包括亞太經合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可能都會受衝擊,臺灣目前能以觀察員身份參加國際組織,並且派部長級官員出席,未來恐怕遭對岸刁難。民進黨政府上臺後在兩岸政策上如果踩到大陸底線,不僅“邦交國”數目會減少,非“邦交國”也會因對岸施壓降低與臺灣往來層級,屆時臺灣“外交”空間將面臨全面壓縮。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記者 崔傑通】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