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一個臺灣女孩的溫情長文:我是臺灣人 當然也是中國人

2016年01月20日 20:38:00  來源:鳳凰資訊
字號:    

  黃安、周子瑜、羅志祥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與中國人言論爭議,連日來引發兩岸民眾熱議,臺灣一位女藝人劉樂妍(Fanny)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發表長文,敘述童年成長背景,認為臺灣與中國的爭議是一場時代悲劇,沒有必要拿認同問題來引發對立,還問,“為什麼臺灣人、中國人只能選一種?”

  劉樂妍表示,爺爺的祖籍是湖北、奶奶是江蘇,鄰居許多都來自中國其他省份,她從小聽到的對日抗戰打鬼子的故事,家中當時不準看日劇,因為是“鬼子連續劇”、不能吃速食,因為是“洋人的東西”,連粽子都只吃過長條型、沒吃過三角形。

  她回憶説,第一次到大陸的時候。在機場聽到左右人潮講話的聲音。“我哭了。。。因為他們聊天那種有口音的中文。我聽的懂!我全部聽得懂!”

  “只是爺爺奶奶死很久了,我以為,我又聽見他們在聊天了。我回頭,看見一群陌生的臉孔。但是我哭,因為他們聊天的聲音聽起來就像‘我家的聲音’。

  “沒錯!那種有濃濃鄉音有口音的聲音,那就是我家的聲音!”

  劉樂妍認為,臺灣也有許多外籍新移民,他們拿臺灣身份證,當然是臺灣人,但他們同時也是印尼人、越南人,“該怎麼去定義中國人和臺灣人?是看你擁有哪邊的身份證嗎?就這麼簡單而已嗎?”她説自己的祖父母拿了臺灣身分證40幾年,到中國探親被稱為臺胞,但他們難道就不再是中國人了嗎?

  “我臺灣出生,臺北長大,我當然是臺灣人”,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來自中國,“所以我當然也是中國人,為什麼現在這個社會非得只能選一種?”她提醒,臺灣、中國是時代悲劇,“真的沒有必要拿出來對立”。

  以下是劉樂妍的文章:

  我從來不看政治新聞,但是我每天一定會看娛樂新聞、小狗新聞、美食副刊、柯P(柯文哲)經典語錄和圓仔(赴臺大熊貓幼崽)爬樹。

  但是最近的娛樂新聞都跟政治新聞搞在一起。雖然我看不是很懂,但是我還是免不了一定得看到。

  我很認真地反問我自己,那我是中國人嗎?

  從小,我就是跟著爺爺奶奶被帶大的孩子,我爺爺奶奶的國語都帶著濃濃的鄉音。

  來我家的同學都聽不懂我爺爺奶奶説的話,我奶奶跟她們聊天我都要在中間當翻譯。

  但是這明明就是中文啊!可是我同學就是聽不懂。只有我聽得懂。

  因為我爺爺祖籍是湖北。奶奶是江蘇。不只爺爺奶奶,我還有外公外婆。他們祖籍是安徽和浙江。

  我家附近的鄰居,我奶奶平常散步的朋友,也都是來自山東啊,寧波,南京啊的老奶奶,

  這些對我來説,我都沒去過。就只是一些歷史課本上出現的地名。

  其他爸爸媽媽帶大的孩子,可能聽了很多白雪公主啦,灰姑娘啦之類的媽媽説的床邊故事。

  可是我爺爺奶奶,從小講給我聽的就是他們如何逃難。逃了多遠,怎麼逃?和一些對日抗戰打鬼子的故事。

  我奶奶講到激動處,還會落淚。。。説:日本人都亂抓女孩子。。。等等的

  這些故事我聽多了,導致我現在長大喔,我還是不太喜歡日本。我對這個國家沒有太多好感。即使我已經去過一次了

  但是我認為沒有必要我應該是不會想再再花錢去。對這個國家就是。。有吃生魚片就夠了

  我爺是個不容許挑戰他的人。小時候日劇,《阿信》這麼紅喔!紅片全臺灣喔~

  我爺用濃濃的鄉音説一句:鬼子連續劇,不看!

  我吵著跟奶奶説,拜託啦!帶我去吃漢堡好不好,我好想吃吃麥當勞喔!

  我爺回一句:洋人的東西!家裏沒有!

  叫麥當勞回家全家一起吃當晚餐啊這種事,在我家根本就是不可能發生的!

  麥當勞沒有,想當然,pizza也是不可能會有。

  我爺爺奶奶不買的東西,基本上我都很難才有機會吃到,或者是根本沒吃過。

  我倒是從小到大都吃著奶奶從菜市場買的蔥油餅。。。

  還記得我在外面第一次吃到有包花生的粽子時,我驚呼大叫:咦?!這個粽子好奇怪,包成三角形的而且裏面有好多各種的料喔!

  但是我奶奶買的粽子,她都是專程跑去南門市場,買一種長條形的粽子。這種長條形的粽子,裏面只有黏黏的糯米和一條長條型的肉!

  現在這種粽子越來越少了,這種不知道他正確的名字是叫外省粽?還是上海粽?。潮州粽?但這才是我從小吃到大我以為的粽子。

  第一次在外面吃到碗粿的時候,我已經20歲了。我驚呼!哇賽,這到底是什麼東西?怎麼會這麼好吃?為什麼我奶奶從來沒有給我吃過?

  小時候我沒什麼錢,我都吃家裏,奶奶買什麼我吃什麼,我奶奶不買的東西,我都沒有機會嘗試。

  老人家很奇怪,永遠只吃自己習慣的那幾樣。所以各種臺灣小吃,我都是長大以後自己在外面體驗才有機會愛上的。

  我奶奶卻很喜歡買一種叫雪片糕的東西。她都要專程跑好遠去買。雪片糕陪我從小到大。。。

  但是我奶奶死後,我就再也沒有吃到過這個零食了。。。請問,你們知道這個雪片糕到底要去哪買才有嗎?我很想念,因為那是我奶奶的味道。

  記得當藝人以後第一次去大陸的時候。我在機場聽到左右人潮講話的聲音。我哭了。。。因為他們聊天那種有口音的中文。我聽的懂!我全部聽得懂!

  只是我爺爺奶奶死很久了,我以為,我又聽見他們在聊天了。我回頭,看見一群陌生的臉孔。但是我哭,因為他們聊天的聲音聽起來就像“我家的聲音”。

  沒錯!那種有濃濃鄉音有口音的聲音,那就是我家的聲音!

  我爺爺跟我説過一個故事,就是他有一次打仗,抓到了四個共軍中國人。他趁沒人注意的時候把他們放了。叫他們快回家!他只殺日本人,我問他為什麼要放?他説:中國人為什麼要殺中國人?

  爺爺最後在病床前的半年。他的精神狀況時好時壞,很少再多説什麼,也常常迷迷糊糊的。

  但是他對從前的事情卻記得特別清楚。所以只要我跟他聊他年輕的事,他就會打起精神的來説給我聽

  他在病床前的最後半年,成為了我倆談心最多的時候。。可能因為我們住在臺北市吧!健保病房同住的有五六個老人。

  很巧的就是全都是外省老伯伯。隔壁床老爺爺先發難的説了一句,蔣中正欠我一個公道。我問:什麼公道啊?

  老爺爺説:説要回去都沒回去。。。唉。結果我爺聽到了,也打起精神跟我説話了,又説起他小時候在家鄉的故事。

  然後他又低喃:這輩子都回不去羅。。。

  我知道,那是他想家的聲音。我們是他的家,那兒也是他的家!

  開放探親以來,奶奶找回了好多在寶應,無錫,南京各處還活著的親人。可是爺爺在湖北的爸爸媽媽姐妹,一無所獲。。。

  他跟我説的故鄉湖北,就是他記憶中的樣子。就是田,在他的家鄉里人人都種田。

  臺灣有很多外籍新移民。越南人,印尼人等等,她們在臺灣開枝散葉,拿臺灣身分證。你説他們是臺灣人嗎?當然!他們是臺灣人!

  但是你能説他不再是印尼人越南人嗎?不,他們也是印尼人越南人。

  這問題我想了很久。那我呢?我是中國人嗎?該怎麼去定義中國人和臺灣人?是看你擁有哪邊的身分證嗎?就這麼簡單而已嗎?

  我爺爺我奶奶,當然都是臺灣人拿了臺灣身分證在臺灣生活四十幾年,回大陸探親都被稱作是臺胞。

  但難道他們就不再是中國人了嗎?他們當然也是中國人。我看得出來我爺爺奶奶對那片土地的感情和依戀。

  我臺灣出生,臺北長大,我當然是臺灣人。但是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來自中國,所以我當然也是中國人,為什麼現在這個社會非得只能選一種?我真搞不懂。

  那是一場時代的悲劇,命運的捉弄,沒有人願意。。。這個問題真的沒有必要拿出來對立。

  讀報君從未提過要求,但今天,提一個小小的要求:希望每一位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更多人。兩岸分隔60多年,年輕世代,特別是臺灣的年輕世代,對大陸淡漠隔閡,沒有父輩那種強烈的家國情懷。我們需要做的,不是互相攻擊,撕裂族群,而是用心交流,互釋善意。

  這篇文章,就是一位臺灣朋友的善意。

[責任編輯:扶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