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90後眾籌拍臺灣老兵電影 還原祖輩兩岸鄉愁故事

2016年01月07日 08:01: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我的曾外祖父是一名赴臺的老兵,而我的曾外祖母在老家等待了一輩子。”1995年出生的傅博,來自福建晉江,就讀北京電影學院的他正著手拍攝一部臺灣老兵的劇情短片,欲還原包括自己曾外祖父在內的一個特殊群體的鄉愁故事。

  由於缺乏資金,他發起了一項眾籌,現已籌到逾1.5萬元人民幣。因此,他決定這個月底開始拍攝這部叫《家宴》的劇情短片。

  目前,他也已經“敲定”其中一個主演。由於期望更加契合影片的角色,他還在挑選其他演員,以及佈置場地、購置道具、構思人物造型等。

  “‘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回家’,一直縈繞在劇中主人公的心頭。”傅博説,在設定的故事裏,主人公是一位叫文開的臺灣老兵,他在臺灣的家裏假想了一場與親人和戰友相聚的團圓宴,最終因為當時政治藩籬,“文開”才意識到,“回家”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此前,傅博已經拍攝過一部劇情短片《玉蘭菩提》,講述的是家鄉菩提樹下老兵妻子等候長達半個世紀,而去臺的丈夫已經娶妻生子的一個故事。傅博告訴記者,“原型就是我的曾外祖母。”

  時代推移,家族至今依舊沒有曾外祖父的任何訊息。傅博説,曾經一度想過尋親,但都未能成行。

  這些難忘的故事在腦海堆積,促使他想做好一個“講”故事的人。如今,他想把自己祖輩的故事用影像“講”出來,也希望能夠真實還原那一代特殊群體的鄉愁故事,讓後人能夠理解那一代人的生活情況。

  為此,他特意走訪一些臺灣老兵的後代,了解當時的一些歷史細節,尤其是眷村的生活細節。他的團隊也在前期搜尋一些歷史影像資料、官方數據、廣播錄音等,較為全面地了解臺灣老兵這個群體的生活實況。

  在他的家鄉,有一個村叫圍頭村,曾經是“八二三”炮戰的前沿陣地;而今,這個村莊已經成為與臺灣同胞通婚的典型村莊。傅博坦言,從小生長在這片土地上,對祖輩的感情也能理解得更透。

  如今,他的故事已經成熟,他把故事定格在上世紀70年代末那個特殊的時期,“這樣故事也會展現當時一個政治大背景”。

  傅博覺得,在硝煙早已退去的海峽兩岸,伴隨人員、商貿、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盛,以及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兩岸的一些特殊群體應該得到關注,同時兩岸的現代故事也應該由青年一代繼續書寫。

  《玉蘭菩提》曾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國際短片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學生愛情類劇情短片和最佳處女作作品導演獎。因此,傅博對選擇《家宴》這樣一個小眾題材很有信心,加之臺灣導演賴聲川對他影片的指點,他期待這個影片能夠較為真實地反映當時的兩岸鄉愁故事。(作者 廖靜)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