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要聞

臺未受邀參加ICAO遇“外交”重挫 國臺辦重申一個中國原則

2016年09月24日 09:30:33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俊峰】“這一局面完全是民進黨當局造成的。”國臺辦23日就臺灣未收到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邀請做出回應。當天上午,臺灣“外交部”確定未獲邀後,臺當局和綠營炸開了鍋,蔡英文表示“強烈遺憾和不滿”,“外交部長”李大維聲稱“這是錯誤決定,對臺灣極不公平”,民進黨“立委”指責大陸“打壓”。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民進黨當局應該反思為什麼3年前臺灣能與會而現在不能,而不是對大陸橫加指責,誤導民眾。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陸慷當天強調,國際民航組織本身作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夠參與它的相關活動。

  本屆ICAO大會將於9月27日至10月7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臺當局最近一直在尋求與會。ICAO大會每3年舉行一次,2013年,臺以“中華臺北民航局”名義、理事會主席客人身份列席參加。昨天上午,李大維首度證實,儘管美國進行了斡旋,但臺灣未獲邀參加ICAO大會。到了中午,臺“外交部”再次召開記者會,李大維“非常遺憾”地報告該結果。他聲稱,面對無理打壓,臺灣2300萬人民反對到底,這對國際飛航安全也是重大損失。

  臺灣《聯合晚報》23日援引路透社報道説,ICAO新聞聯絡部門主管表示:“ICAO遵循聯合國一個中國政策,雖然上次大會做了特殊安排,但這次沒有類似安排。”

  雖然臺灣輿論早早預料到這次參加ICAO大會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當推測成為事實後,臺當局和綠營看上去仍然深受打擊。蔡英文23日借會見歐洲訪客對此事做出回應,她説,“不應該有人因為不接受某些不民主的框架限制,而被剝奪應有的權利”;“行政院長”林全表示,“會嘗試用各種方式,來表示抗議與不滿”。陸委會發表聲明稱,“大陸自520以來持續宣稱兩岸沒有其所謂‘一中’共同政治基礎,臺灣將無法參與國際組織與會議”,這是“以政治框架藉口打壓臺灣與會的做法”,會“傷害臺灣人民感情”。同天,民進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劉世芳、陳亭妃等多名“立委”一字排開譴責大陸對臺進行“打壓”,主張不分朝野藍綠“一致對外”。

  “在臺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上,我們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即按照一個中國原則,通過兩岸協商處理。”馬曉光23日指出,2013年臺灣能夠與會,就是在“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背景下,通過兩岸協商做出的個案安排。但今年以來,島內政局發生重大變化。民進黨當局至今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破壞了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導致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停擺,臺灣方面由此不能參會,這一局面完全是民進黨當局造成的。

  臺灣“中央社”稱,雖然沒有接到邀請函,但“民航局副局長”仍然會率團于24日或25日出發,進行場外交流。另外有記者發現,在ICAO網站每月公佈的“航空運輸監測”報告裏,臺灣標注由最開始的“臺灣臺北”,變成了目前的“中國臺北”。

  “蔡英文上臺後的首個重大外交挫折。”新加坡《聯合早報》和“美國之音”不約而同地對臺灣未能參加ICAO大會做出如此評價。臺灣東森新聞23日援引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劉複國的觀點稱,大陸對蔡當局在兩岸議題上的表態不是很滿意。她剛上任時臺灣還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但這一百多天過去,大陸已經不耐煩了。

  臺灣政治評論者孫明禮23日對《環球時報》表示,現在當局講再多“出席ICAO獲取最新國際飛航安全資訊,有助於飛航安全的維護與保障,臺灣當然應該參與ICAO”的理由,都繞不開一個事實,那就是“蔡英文已經改變兩岸關係現狀”。蔡當局率先將兩岸交流互動的基礎斬斷,而大陸目前只是以“不合作”的方式,來面對臺灣“企圖走出去”的“外交”操作。

  “中評社”23日社論説,因為卡在“一中原則”,臺灣今年參加ICAO大會的願望成為泡影,這對蔡英文當局是雙重打擊。其一,臺灣國際生存空間窄化,面臨全面壓縮;其二,蔡當局“聯美抗中”的政策經不起檢驗,將被證明是押錯寶。美國霸權並非無所不能,在參與ICAO大會一事上,美國也幫不了臺灣,這是臺當局不願見到,卻必須面對的現實。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