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強壓人民幣升值 不理性

時間:2010-03-22 08:39  來源:人民日報

  3月21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發表演講。 當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0年會開幕式在北京舉行。本屆年會主題為“中國與世界經濟:增長調整合作”。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21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0年會”發表演講時表示,不能寄希望於靠人民幣匯率大幅度升值來實現全球經濟的再平衡,因為一個國家本幣的升值對調節貿易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在世界經濟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強壓一國貨幣對彼此都沒有好處。此外,就中美貿易來講,美國現在一些經濟學家指責中國對美國貿易存在巨大的順差,其實這不是真相。

  陳德銘説,無論是理論和實踐都表明,一個國家本幣的升值對調節貿易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2005年—2008年人民幣已經升值20%多,中國的貿易不降反升。2009年人民幣的匯率基本穩定,但是貿易的順差卻下降了30%多。今年1—2月份,在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中國的貿易順差再度下降了50%。他預計今年3月份,中國的貿易可能會出現逆差。他還表示,中國的經濟發展一直是跟各國分工協作、利益共用。中國通過大量中間品的進口,為周邊國家和地區創造了貿易的順差,通過資本品、奢侈品和服務貿易進口,為發達國家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中國還在加工貿易、跨國投資等層面與各國分享著發展與合作的空間。2009年,全球貿易下降22%,中國出口下降16%。但是,進口只下降了11.2%。從有關經濟體海關的數字來看,澳大利亞、南非、巴西、土耳其等國對中國的出口仍然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正增長。歐盟、美國對華的出口也僅僅下降了1.53%和0.22%。當前,世界經濟問題仍然很多,中國經濟回升的基礎不牢固,強壓一國貨幣對彼此都沒有好處,是一種非理性的選擇。

  陳德銘表示,匯率問題是一個國家主權內的問題,而且不是兩個國家之間討論的問題。如果匯率影響到了貿易,那麼應該從多方面的角度來衡量。現在,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只佔中國對外貿易的百分之十幾,如果談到匯率問題,還要考慮很多其他國家的利益。就中美貿易來講,美國現在一些經濟學家指責中國對美國貿易存在著巨大的順差,其實這不是真相。第一,美國的官方機構嚴重地高估了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中美兩國商務部經過多年的研究,今年3月4日發表了一個共同簽署的關於兩國貿易和順差的數字報告。這個報告以2006年為基數,對中美貿易産生的順差進行了分析,最後發現,中國對貿易順差低估了2%,美國對貿易順差高估了26%。所以,美國要把2006年高估的貿易順差數字降低1/4以上。第二,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是年年下降。中國對世界的貿易順差2009年下降了34%,今年的1、2月份,又下降了50%。即便這麼大的下降,美國好像還不滿意。之所以發生這種情況,主要是美國對中國單獨實行了嚴格的出口限制。美國三次對中國實行限制,最近一次是2007年,把中國單獨列出來,增加了幾十個品種的大類的出口限制。(記者朱劍紅)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