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國反對美國以人民幣匯率問題為“政治籌碼”

時間:2010-03-13 09:0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陳雍容 馬述昆 許曉青)儘管中國一再強調將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奧巴馬政府並沒有停止進一步要求人民幣升值。面對這一舉動,在此間參加兩會的中國官員與經濟學家們再次強調,匯率並非導致中美貿易問題的主因,人民幣升值並非解決美國國內問題的“萬能藥”。

  美國總統奧巴馬當地時間11日在一份為進出口銀行年會準備的講稿中就人民幣問題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進一步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這是繼今年2月份奧巴馬表示“必須處理匯率問題”之後,美國政府再次就匯率問題向中國發難。

  全國人大代表、世界政治經濟學學會會長程恩富表示,美國近期頻繁發難匯率問題,既是經濟行為,也有政治目的。“從政府議員到商界學界,他們對中國人民幣匯率問題的過分指責都是從本國狹隘利益出發,沒有道理也並不明智。”

  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學會常務理事譚雅玲此前指出,中國經濟實力和影響力上升,美國認為自己的國際地位收到了影響。匯率作為打壓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奧巴馬政府自然不會放棄,尤其是在面臨支援率下滑、中期選舉臨近之時,人民幣匯率必將被美國國會中一些親工會或製造業等利益集團的兩黨議員用作政治籌碼。

  兩會期間,包括總理溫家寶在內的中國多名官員均對人民幣匯率問題做出密集表態,表示中國將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也明確提出,不贊成美國把一些經濟的、匯率的問題政治化的傾向。

  陳德銘同時指出,美國在對華出口方面設有諸多限制,這個做法不僅對中美雙方企業不公平,對美國當前提高就業率、恢復經濟的迫切目標也並沒有益處。“而在貿易不公平、不自由、不便利的情況下,怎麼去討論匯率和貿易的關係?”

  代表們也表示,美國的貿易赤字和全球經濟不平衡的主因並非人民幣匯率,美國産品價格高企也不是低微的匯率差異導致的,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美國的出口政策。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總經理朱玉辰表示,在全球經濟形勢尚不明朗的情況下,如果中國盲目變動匯率政策,對本國及周邊國家相對穩定的經濟貿易格局都會有顯著影響,“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他同時提出,人民幣過快升值,對一些美國進口企業的利益,也不見得是好事。

  “正如中國成功‘保八’對全球經濟復蘇作出貢獻,中國在匯率問題上的立場,也是在恰當的時間、做恰當的事,並扮演好恰當的角色。”朱玉辰説。

  “現在強迫人民幣快速升值只會是一個多輸的局面。”程恩富告訴新華社記者。

  在美國2007年開始執行的“中國政策條例”中,限制了對華出口産品共涉及20類、31個項目,其中包括飛機和飛機發動機、水下照相和動力系統等。

  數據顯示,這一限制嚴重阻礙了美國對華高科技産品出口。2001年中國進口的高科技産品中18.3%來自美國,但到了2008年,這個數字下降到8%。

  來自經濟界的代表委員與專家們同時指出,儘管中美貿易存在巨大順差,但順差並不意味著利潤,而盲目調整匯率政策反而會對中國經濟發展乃至國際經濟利益格局造成損害。

  程恩富告訴記者,當前中國的對外貿易很大一部分都是外資企業創造的。“中國使用土地、稅收、生態環境和人力等多種資本,獲得的卻只是少額加工費,大量利潤通過外貿形式流到外商的口袋裏,同時為中國增加一筆貿易順差。”

  中國商務部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進出口額的55.2%由外資企業完成;其中55.9%的出口是外資企業實現的。而儘管被稱為“世界工廠”,中國83%的高科技産品出口和75%的電子産品出口均是由跨國公司完成的;其中出口美國的高科技産品中,90%以上是外資企業主導。

分享到: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