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樓市調控上演黑色幽默:輿論歸輿論 現實歸現實

時間:2010-03-18 10:0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中國房地産業的現狀就是房價高,高官學者老百姓都承認;但中國房價能不能不再瘋漲或者降下來,政府高官開發商都説負不起這個責任。

  因為,輿論歸輿論,現實歸現實。

  在被廣大民眾寄予厚望的全國兩會上,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劍指中國房價過高,房地産業腐敗叢生等問題時;當溫家寶總理“有決心在任期內能把這件事情管好,使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使房價能夠保持在一個合理價位”的話音剛剛落地時,與此背道而馳的中國房地産市場卻早已迫不及待地“涌動春潮”。

  就在兩會閉幕後的第一天,北京接二連三地涌現出一批新“地王”,而且央企再次粉墨登場。無獨有偶,同日河北省以每畝735萬元成交的新地王也在3月15日誕生。輿論發出一片驚呼:近來密集出臺的國11條、京版11條、國土部19條等宏觀調控政策並沒能抑制北京乃至其他城市樓市的瘋狂,中國樓市難道已然是脫韁的野馬?

  其實,中國房地産的話題很沉重。首先究竟誰是目前高房價的責任主體?政府和開發商這對“哼哈二將”更是互相推諉,“地價推高房價”還是“房價推高地價”成為“雞生蛋,蛋孵雞”的車轱轆話題;再次,地方政府究竟是不是房地産市場最大的莊家?如果“土地財政”剎不住車,就遏制不住地方政府的參與熱情,政府在房地産市場中是運動員,而不是裁判員。因此,當地方政府解決了幾百戶低收入者的廉租房或者經濟適用房就喜形於色時,我們認為地方政府更應該同時想到人數成百倍、千倍的“蝸居”一族和夾心層,這同樣是民生大問題。再者,中國老百姓手裏究竟有多少錢?有關決策層是否認為拉動內需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讓老百姓買房子?儘管去年房地産業沒有搭上産業振興計劃,但是去年房地産市場的異常和央企背景的高調參與是否傳遞了積極信號,於是中國地産江湖風生水起。

  意味深長的是,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今年兩會期間主動表示,國家用於刺激經濟增長的4萬億投資沒有一分錢進入房地産市場或是用於土地買賣。而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地産大佬任志強先生在微博中表示,發改委主任特別強調4萬億投資沒有進入樓市股市,無非是想推卸對樓市、股市價格變化的責任,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與以往經常“挨板磚”不同的是,任志強先生的觀點這次引來足夠多的回應和掌聲。

  中國房地産業在近些年來也算是經歷了風雨和彩虹,數次調控,都化險為夷。所有關於房價的“探底”或者“見頂”的預測弄不好就變成了豪賭,就成了黑色幽默。在中國地産江湖中,民意算什麼?

  我曾經在一篇評論中認為,中國樓市發展與民意背道而馳必將引來社會動蕩和不穩定。但事與願違的是,當前中國樓市,明明打著左轉燈,卻向右拐彎,除了憤怒和無奈,民眾又能表達怎樣的感受?!

點擊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