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阻擊高房價 各級政府部門市場監管應該言行一致 

時間:2010-03-15 11:26  來源:廣州日報

  各部委之間有不同調門,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以及各級政府對房地産市場監管時松時緊,這些都使公眾無所適從。

  溫家寶總理日前在談到房價問題時,表示有決心在本屆政府任內讓房地産穩定健康發展,讓房價保持在一個合理價位。但隨後不久,另一些官員卻在“兩會”上接連拋出“未來20年房價上漲的壓力仍然很大”、“調控房價幾乎毫無手段”等消極言論。與此同時,一些開發商更是公開放話,“不要指望房價降下來”。

  面對上述不同的觀點,老百姓是應該相信政府的承諾呢,還是聽從開發商“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勸告?從情感上,多數人當然內心傾向於相信政府,因為再等上一等,很可能就意味著更多人可以圓自己的住房夢。但從現實和理性的角度來看,儘管我們不願意承認,開發商的話往往更具可信度。

  首先,過去的經驗多次證明了開發商的“先見之明”。房改12年以來,中國房地産市場在某種程度上稱得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單邊市”,即它只有上漲的可能,而幾乎從來不降。即便是在2009年這樣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寒流中,中國房市依然屹立不倒,全國房價平均漲幅高達24%,北京市商品房價格更暴漲了52%!這顯然與周邊國家和地區房價的走勢形成了極大反差。今後兩年是中國經濟實現復蘇和繁榮的過程,房價若反而要跌,那才是咄咄怪事呢。

  其次,政府部門和開發商政策判斷的清晰度存在差異。對於開發商而言,他們的政策判斷很簡單,就是一句話:“房價不會降”。而政府部門的目標則是保持穩定,但怎樣的價格才算是保持穩定?對此,不同人有不同理解,或者説要視不同語境來解讀:也許是房價穩中有降,也許是房價保持不變,甚至可能是房價仍在增長,只不過速度略微放慢而已。套句經濟學術語,這就叫缺乏“可核實性”,即公眾事後無法從所觀察到的現象中推斷出政府是否兌現了當初的承諾。

  再次,政府部門和開發商在“言”與“行”的一致性上也存在一定距離。近年來,開發商不僅與某些經濟學家在公開場合一唱一和,鼓吹房價必然上漲、誘導買房對衝通脹風險等觀點,並明目張膽地通過囤積土地、捂盤惜售等實際做法來炒高房價。反觀政府部門,則存在多個不一致性:中央各部委之間有不同調門,地方政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以及各級政府對房地産市場監管政策時松時緊的執行狀況。這些都使公眾無所適從。

  最後,眾所週知,在開發商和公眾之間,一些部門並沒有很好地充當一個監管者和客觀第三方;相反,由於利益與開發商捆綁在一起,它存在推高房價的顯著動機。就整個中國宏觀經濟來看,房地産仍是支柱産業之一,它直接影響50多個部門近2000種上游産業;就地方經濟來看,它關係到中國2000多個縣市的財政和稅收,涉及各級地方官員的政績和升遷,影響眾多國有銀行的收益,甚至還與一些公務員的灰色收入直接掛鉤。

  當前,房價如此之高,已成為社會矛盾焦點所在,要讓更多人買得起房子,光靠譴責開發商、指望其良心發現無異於緣木求魚——在一個並非完全競爭的市場裏,開發商自然就有壟斷定價的本能。

  這就要求政府部門必須切實擔負起監管和協調的責任來。喊一千次口號,不如通過房價可上可下的調整來驗證一回。這首先要求政府部門的政策目標必須是清晰、明確和連續一致的。更重要的是,政策制定者必須意識到,只要GDP增長目標仍壓倒一切,“官員出數字、數字出官員”的現狀不改變,那麼,房價單邊上漲的“魔咒”便難以打破。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港澳僑新聞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