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全球連線:中國外交的世界迴響

時間:2010-03-12 09:05  來源:新華網

  3月7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外交部部長楊潔篪答記者問。新華社記者邢廣利攝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 “國與國之間打交道,重要的是要看是不是佔‘理’。中國的外交是以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以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為己任,這就是中國外交的‘理’。我想這也是國際關係準則所堅持的‘理’。”

  這是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在今年兩會期間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所説。楊外長的記者會,吸引了數百名中外記者參加。不難理解,作為一個新興的發展中大國,中國的外交政策日益為世界所關注。

  如何看待中國的外交政策、外交理念和外交實踐?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內外一些專家學者和政界人士:

  大國關係:摩擦是正常的?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研究主任李成: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是大勢所趨,但我並不認同新崛起大國必然與傳統大國發生衝突的觀點,這是19世紀的思維。歷史上沒有一個時期的各國關係像今天這樣緊密,“同舟共濟”的理念正在得到日益廣泛的認同。

   今年以來,中美之間摩擦不斷。其實,導致摩擦産生的那些原因還是那些老問題,不過如今雙方的期待值或要求發生了很多變化,因此造成了某種程度的誤解甚至摩擦。但中美兩國相互依存的框架並未因這些摩擦而被破壞,兩國在多領域深化合作的趨勢也不會改變。其實,中國與俄羅斯、日本、歐盟等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摩擦。應當説,大國之間出現摩擦是正常的。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東亞和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主任亞歷山大盧金:中國大約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奉行溫和積極的對外政策。中國並不追求全球性目標,而是努力與所有國家,包括美國、歐盟等全球力量中心發展良好關係,同時特別注重改善與周邊國家關係。中國外交政策主要是為國內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這一政策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成功,應當繼續推行現行對外政策,因為中國還沒有實現本國發展的所有目標。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中國人口相當於兩個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歐洲,這樣規模的國家如此快速的工業化,在世界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中國的崛起會造成多方面的影響,其中包括中美關係。對中美兩國而言,都有一個適應這種新形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充滿著矛盾和摩擦。但我始終認為,中美關係的起伏是在一個穩定框架內的波動。

  這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中美雙方都承受不起全面的衝突和對抗;其次,在雙邊、多邊和全球層面,雙方存在著大量的共同利益;再者,中美關係已經比較成熟,有了非常完善的溝通機制。今年中美關係的走向,我認為是從波動走向穩定的過程。我對中美關係未來的發展持謹慎樂觀態度。

  熱點問題:和談非萬能藥?

  李成:在處理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時,中國一貫主張以談判和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這得到了國際社會普遍積極的評價。不過,也需要看到,一些問題自身的複雜性可能不是通過和平方式就可以得到解決的。中國作為國際體系中的大國,主動參與這些問題的解決是應盡的義務,同時這些問題也與中國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

  突尼西亞民主統一聯盟總書記艾哈邁德易努布利:中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隨著經濟力量的強大,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應更加積極、更加主動地發揮作用。中國的外交政策與某些西方國家有著天壤之別,我們希望中國在熱點問題上,特別是在巴勒斯坦問題上以更加直接的方式發揮重要作用,這有助於贏得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友誼與尊敬。

  金燦榮:“構建和諧世界”是中國版的治理世界的外交理念,是從雙贏思路出發考慮去解決國際爭端,把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不過,“和為貴”的理念雖然佔據了道德的高點,但在實際操作層面會有所不足。隨著今後中國在全球問題上介入增多,我們可能應更加靈活一些,對於現實的力量平衡也會多考慮一些。

  敏感議題:任由他人評説?

  盧金:如果西方有人嫉妒中國在非洲受歡迎,這是西方自己的錯,因為西方在非洲推行的是不正確的政策。我認為,中國在非洲獲取石油和其他資源沒有任何壞處,因為非洲國家在得到資金後可以發展自己的國家。更何況,中國還在非洲搞了很多社會發展項目,如修建鐵路、橋梁等,這有助於消除非洲的貧困。實際上,中國的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如果中國的潛力能夠被拉美和非洲國家利用來發展自身經濟,那麼這對全世界來説都是很好的事情。

  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辦公室主任卡約德辛卡耶:我們不認同西方關於中國在非洲只是為了獲得資源的説法。從殖民主義時期起,中國就一直堅定地支援非洲。多年來,中國致力於幫助非洲國家提高發展能力,非盟對此非常感謝,倒是一些西方國家應該想想,他們在非洲的目的是不是為了資源。

  艾哈邁德易努布利:中國與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國家的合作是高品質的、透明的和不謀私利的,中國從來沒有入侵過阿拉伯世界,中國也從來沒有對非洲國家實行過殖民化。中阿合作、中非合作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對方的基礎上的,這與一些西方國家在非洲的作法大不相同。

  東盟負責經濟一體化的副秘書長普什帕納坦:對東盟而言,中國有潛力超過日本成為東盟商品最大的消費國,同時也會給本地區帶來更多的投資。從長遠來看,中國—東盟自貿區對東盟來説利大於弊,短期出現的困難在未來都不是什麼大問題。我認為,不僅是東盟從中國的經濟增長中受益,整個亞洲都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中獲得了經濟復蘇的信心。(執筆記者:余謙梁、楊威;參與記者:張鐵鋼、謝榮、蔣國鵬、冉維、康新文、趙金川、梁尚剛)

 

點擊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