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

時間:2010-01-08 16:10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南寧1月1日電 (記者鄭盛豐、龐革平)在中國和東盟19億人民的共同期盼中,今天,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貿易區,也是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自由貿易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中國對外建立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區,由中國和東盟10國共同組成,共擁有19億消費者、近6萬億美元國內生産總值和4.5萬億美元貿易總額。自貿區啟動後,從今天起,中國和東盟六個老成員國,即汶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之間,將有超過90%的産品實行零關稅。中國對東盟平均關稅將從9.8%降到0.1%,東盟六個老成員國對中國的平均關稅將從12.8%降至0.6%。東盟四個新成員國,即越南、寮國、柬埔寨和緬甸,也將在2015年實現90%的産品零關稅。關稅壁壘的逐漸消除,為中國與東盟企業創建了更加便利的發展平臺。

  上世紀90年代末,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我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和東盟國家共同渡過了難關。危機之後,雙方深刻認識到,加強互利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實現共同發展與繁榮的必由之路。2002年11月4日,我國與東盟10國的領導人共同簽署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

  專家認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不僅有利於中國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産業分工鏈,還有利於促進國內改革開放,為在更大範圍內開展經濟技術合作積累經驗。對東盟國家來説,則可利用中國強大而穩定的經濟實力、工業體系和市場緩衝力,帶動東盟國家走出金融危機,應對跨國公司挑戰,共同促進對國際市場的出口。

  隨著自貿區的建成,中國與東盟合作也將發生積極變化:將由一般貿易向全面合作快速發展,由各自獨立的板塊市場走向一個相互融合的大市場;商會、企業和個人間的合作也將日益活躍,由政府主導行為向民間自覺行為擴展;中國與東盟間的投資正由東盟企業在中國大量進行單向投資,向中國與東盟間雙向投資的方向發展;在國際經貿領域,中國與東盟正由競爭走向“合作雙贏”。有學者認為,東亞地區正由“中國機遇”走向“中國—東盟共同機遇”。

  廣西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古小松説,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後,雙方的互補優勢將得到充分發揮,互補性貿易將極大豐富雙邊市場,貿易和投資都將大幅增長,有利於促進雙方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研究學部主任張蘊嶺則指出,儘管中國—東盟簽訂了不少協議,但如何落實協議還存在很多問題。如中國與東盟之間如何構建單一窗口,怎樣進行制度接軌等。此外,中國企業對自貿區協議的利用率過低,僅有10%左右。為此,他呼籲政府應儘快建立服務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機構,為企業提供投資諮詢、原産地證書申領等服務,並通過培訓幫助企業儘快學習和適應自貿區新規則,切實做好“走出去”和“引進來”工作。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