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何時能不擇校? 人大常委建議教育收費和學校脫鉤

時間:2010-03-04 10:00  來源:央視《經濟半小時》 

  又到了兩會召開的日子,從農村稅費改革,到社保體系建設,從解決看病貴、上學難到改善生態環境,從保護農民工權益到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城市空巢老人,十年跑兩會這一路風景,讓我親眼目睹了代表委員們如何用一份份提案議案,推動著社會發展、民生進步,不斷提升著我們的幸福指數。今年的小丫仍然會繼續帶著這些民生主題,奔走在兩會上,許多家長現在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孩子的教育,他們四處託人情找關係,即使拿出再高額的擇校費,也要打破腦袋把孩子送進名校好校。他們為什麼不願意把孩子送到普通中小學呢?先到北京市的一所小學去看看。

  王小丫:“今天我來到了北京的市中心趙登禹路,在這條路上有一小學,這所小學其實非常的尷尬,因為它在等待拆遷,這個等待已經等待五年了,我們去看一下。”

  王小丫: “校長您好,您好,打擾您。孩子們都在上課。”

  校長: “ 對。”

  韓力校長告訴我,四根柏小學是個公立小學,建校已經70多年了,儘管學校這幾年一直都在等待搬遷,但她感覺這幾年來學校變化還是非常大。

  王小丫: “這些年來最高興的事情是什麼?”

  校長: “最高興的事,一個是看著學校在變化,從老師教學上的硬體,教委下了很大力氣,投了很多資,每個教室都有正投、白板、展臺,凡是老師講課要用的,都配備齊了,投入了很多資金。”

  韓校長帶我來到了孩子們學電腦的機房。

  王小丫:“有幾臺電腦?”

  微機老師:“35台。”

  王小丫:“35台。”

  校長:“我們這個硬體很好,給我們更換了好幾次了教委,一次、一次的更換。”

  王小丫:“就是教委給送過來的,我們看這都是什麼電腦?這個電腦好用嗎?孩子。”

  學生:“好用。”

  機房老師:“剛開始是兩個孩子一台機器,那個時候比較困難,現在他們也算是比較相對比較好的。”

  王小丫:“能夠一個孩子一台機器了。”

  校長:“而且我們這個更新換代好幾次了,配置還是都是比較好的。”王小丫:“好,校長,我們再到別的教室去看看。”

  王小丫:“現在是在上音樂課,如果説上舞蹈課的時候也是在這裡嗎?”

  音樂老師:“對,是在這裡面。”

  王小丫:“這些椅子放在哪?”

  音樂老師:“這個椅子就可以擺在兩邊,然後擺起,摞起來,這裡就可以是個形體教室。”

  王小丫:“我們看到這個房間呢,應該説不會超過50平米,在這裡呢,孩子們要接受聲樂教育,同時呢還是他們的練功房,比如説有把桿,還有鏡子。當然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會有藝術天賦的人才能夠脫穎而出,但是我就在想,如果説這個房子再好一點,這個練功房再大一點,可能有更多的孩子,對於藝術會更加地感興趣,更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

  韓校長告訴我,這些年,政府對於學校教學設施的投入並不少,但是因為學校面積實在太小,校舍也比較狹窄,很多興趣課程根本無法開展,學生們連一個像樣的實驗室都沒有。

  王小丫:“現在校長帶我來到了學校的操場上,這個操場呢,可能從我們的鏡頭上看進去呢非常的大,其實非常的小,小到什麼程度呢?我們找來了一個一年級的小朋友,然後請她從長方形的最長的這一邊,跑到那一頭,我們看看要多長時間,來,預備,跑。”

  王小丫:“太棒了,孩子跑得快,另外一方面呢,這個操場也實在是小,她的單程呢是用了六秒的時間,孩子們是六百個孩子都共同使用這樣一個操場。”

  校長:“對,是,我們上操的時候,全校六百多個學生都下來。”

  王小丫:“校長經常説看見這個操場,她就感覺到心裏頭有煩惱。”

  校長:“很擁擠。”

  王小丫:“很擁擠。”

  校長:“就是操場太擁擠,孩子施展不開,因為我們體育器械什麼的都沒有操場上,因為不能再讓體育器械佔地方了。”

  在一樓樓梯間,我看到了這些被打包堆放在一起的體育器械。

  校長:“但是有了這個東西吧,我們也是挺為難的,就沒有地方放,應該把它展示出來,有一個專用教室,老師隨時可以到那帶孩子測試,但是我們沒有一個條件,就只能測試的時候把它打開,用完的時候再把它拆了裝回去,來年的用的時候,我們再把它裝上,再拿出來。”

  王小丫:“所以有了設備又添了新的煩惱?”

  校長:“是。”

  韓校長説,除了校舍緊張,她現在最頭疼的問題是生源不足。雖然學校地處北京城區中心,而且是一所老公立學校,但是,在這裡上學的孩子,只有一半是北京本地的,剩餘一半學生是打工子弟。韓校長帶我來到了四年級二班。

  王小丫:“現在小丫給大家提一個問題,是從外地然後跟著爸爸媽媽到北京來上學的孩子舉手?哇,那麼多孩子都舉手了。能告訴我,你是從哪來的嗎?”

  學生:“我是從河南來的。”

  學生:“我是從福建來的。”

  王小丫:“福建來的。”

  學生:“嗯。”

  王小丫:“那你呢?”

  學生:“我是從陜西來的。”

  王小丫:“還有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們班上有25個同學是吧,報了什麼奧數班,興趣愛好班的小朋友舉手。都報了?我先問一下,你報的什麼班?”

  學生:“我報的英語、電腦和奧數。”

  王小丫:“你呢?”

  學生:“我沒報。”

  王小丫:“你沒報,為什麼你沒報?”

  學生:“我爸爸給我請英語家教。”

  王小丫:“開小灶。”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