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兩會觀察:網際網路迅猛發展 中國依法加強管理

2011年06月03日 22:09:4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北京2月28日電(記者 查文曄 王帆 任沁沁)記者近日從全國政協通氣會上了解到,針對去年有政協委員提案建議“加快中國網路資訊安全立法”,工信部在給政協提案委員會的答覆中稱,爭取儘快使資訊安全條例進入立法程式,早日出臺,完善中國資訊安全法制環境。

  去年的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有政協委員提交“加快中國網路資訊安全立法”的提案,建議制定網路資訊安全條例,通過立法避免侵犯網路安全事件的發生。

  2009年,中國網際網路成了熱點新聞最密集的領域:綠壩軟體、谷歌之爭、打擊色情網站、管制手機“黃段子”……眾多熱點中,中國政府的監管備受關注。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政府將加強依法管理網際網路,以維護社會穩定。

  據國務院新聞辦網路局負責人介紹,截至2月10日,中國已關閉淫穢色情和低俗網站1.6萬多個。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企業關閉未備案網站13.6萬餘個。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和全國55家域名註冊服務機構共清查域名總量1350多萬個,暫停1.2萬個涉黃域名的解析。

  中央黨校黨建部副主任戴焰軍教授指出,中國政府對網際網路的管理是全面的、多方位的,打擊色情網站和黃色資訊只是其中一部分。“從更高的層面來看,中國政府充分認識到網際網路對社會的巨大影響,因而會更加重視對網際網路的管理。”

  在加強管理的背後,是網際網路在中國的蓬勃發展。據統計,截至去年底,中國網民數量已達38400萬人,比美國總人口還多。中國網站數量達到368萬個,即時通訊工具QQ的活躍賬戶數達到2.92億個。

  在給眾多網民提供便利的同時,網際網路的虛擬性與扁平性也使得網路成為各種虛假資訊的“高效”傳播渠道,助長不法行為滋生,對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帶來威脅。

  2009年發生的烏魯木齊“75”事件中,境內外不法分子通過QQ群、短信等通信工具大肆散佈虛假資訊,煽動民族仇恨,進而指揮不法分子上街鬧事。

  “網際網路的普及改變了傳統的社會動員方式。在這一方面,加強對網際網路的管理,掌握並利用網際網路的規律是中國黨和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戴焰軍説。

  近年來中國因網上發帖造謠、誹謗而受到公安機關查處的案件也時有發生。

  2008年汶川地震後,河北、遼寧、安徽等11個省市的公安機關,查處了17名涉嫌借地震在網上造謠的犯罪嫌疑人。2009年10月21日,河北容城縣公安局在北京將涉嫌發帖編造容城“艾滋女”事件的嫌疑人楊某抓獲,並以涉嫌誹謗罪將其刑事拘留。2010年1月,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公安局查處2起網上惡意散播恐怖資訊案件。

  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郭國慶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通過網路、手機等手段傳播虛假、“有色”資訊,混淆視聽,會引發社會秩序的混亂,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從維護社會穩定和人的根本利益出發,國家對網路的適當管理是合法的、合理的、必要的。

  非法網路資訊傳播的危害已引起中國政府高度關注。國務院新聞辦主任王晨在1月14日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確保網路資訊傳播秩序合法有序,是維護網路安全的關鍵環節。他要求有關部門加強對網路傳播秩序的依法監管,嚴肅查處違法違規網路傳播行為。

  事實上,中國政府對網際網路的法律監管很早就已開始。1994年,國務院頒布了電腦資訊系統安全保護條例,標誌著中國在網際網路安全立法的起步。

  此後,電腦資訊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刑法及其修正案、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維護網際網路安全的決定、商用密碼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均為監管網際網路安全提供了依據。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平介紹,依法管理網際網路是國際通行做法。美國的愛國者法明確規定:為了反恐需要,警方有權查詢電話、電子郵件通訊和其他種類的記錄;可以監視公民網上交流;情報機構可以利用技術手段監控、跟蹤乃至刪改網際網路上不利於美國國家利益的資訊。

  根據義大利的相關法律,網站嚴禁發佈具有種族歧視性、危害公共安全、進行人身攻擊、侵害個人隱私等內容的言論。部分網站對此類言論在進行硬體過濾的同時,還會派人值守隨時刪除。

  依法管理網際網路正得到更多人的支援。張平認為,網際網路自由的邊界是法律,網路空間的任何活動,都要受制于法律的約束。戴焰軍説,中國正處於各種社會矛盾逐漸凸顯的轉型時期,有效加強管理網際網路以維護社會穩定,是管理者的當務之急。

[責任編輯: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