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改革戶口的二元化政策時機成熟 已迫在眉睫

時間:2009-12-29 09:30  來源:紅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提出明年工作時指出:要把重點放在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上。要把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在城鎮就業和落戶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提高城市規划水平,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管理,全方位提高城鎮化發展水準。有專家説,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及放寬戶籍管制,這尚屬首次。這充分説明,戶口的二元化問題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在許多大的體制、機制方面進行了深刻的改革,且取得巨大成功。如果説在計劃經濟時代,為了適應經濟不十分發達的狀況,二元化的戶口政策起到了一定調節作用的話,那麼在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生産生活資料已十分豐富的今天,戶口的二元化體制不僅毫無存在的意義,且實踐證明已成為制約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重大障礙。因此。改革當前戶口的二元化體制已成為進一步解放思想,為人們創業提供一個更加優良的環境,促進社會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迫在眉睫的重大課題。

  首先,二元化的戶口政第嚴重制約了社會及城市化的發展。當前對城市化概念的界定,在諸多統計指標中,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是一項重要指標,城市人口的增長率也是衡量城市化進程的重要指標之一。但受現行的戶籍政策的限制,許多有能力的農村居民不能在城市落戶,就是在城裏置了房産,有了自己的事業,也屬於流動人口。其孩子的求學,就醫、社保等諸多社會福利不能與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有一種寄人籬下的自卑感。因為戶籍政策的限制,他們沒有歸屬感,沒有與城市原居民同樣的幸福與快樂,他們甚至還會有許多的煩惱與無奈。

  比如,在工作中只要遇到與戶口發生關係的事務,就要回原地辦理,一是耽誤時間,二是增加開支。還比如那些年輕人,今後在城市安家後,小孩的就學、福利等等,許多現實問題無法解決,有的工作幾十年後還要告老還鄉。所以説,戶口的二元化體制嚴重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傷害了相當多一部分人的感情。

  其次,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凝聚了諸多外來人員的心血和智慧。從鄉村流到城鎮,從小城鎮流到大中城市,是人類遷徙的自然規律。也正是這樣正常的符合規律的遷徙,使得我們的城市化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城市化率從解放初期的11.2%上升到了2008年的45.7%,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更是取得了驚人的速度。在城市的飛速發展中,有多少沒有城市戶口的創業者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據有關資料統計,2008年全國流動人口達到了2億人,佔了全國總人口的15%。

  另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僅在北京市辦理了暫住證的外來人員就有800多萬,這其中絕大多數是在北京有了産業、有了房産,已成為實際上的北京居民。這些流動的創業者們,他們沒有因為無城市戶口而停止他們的創業與發展。我們每一座城市的發展,無不凝結著他們的心血與汗水。許多人做的是城市原居民不願做的重活、臟活,也有人做的是城市原居民做不了的高端技術活。可以説有許多城市沒有農村居民的進駐就沒有城市建設的今天,溫州市的發展就是最好的例子。

  再次,城市戶口已失出了往日的光環,更不是人們所追求的重要目標了。我們還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個城市戶口值好幾千元,有的甚至上萬元,賣城市戶口的收入成為許多地方政府彌補財政缺口的一條途徑。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實行市場經濟體制後,城市戶口失去了它原有的價值,甚至許多地方的農村戶口比城市戶口還吃香了,原來託人花錢進了城的反過來又託人要轉回農村去。城鎮戶口的魅力已成明日黃花,風光不再。落戶城鎮已不應該再是一種獎賞或者是待遇,只是一種戶籍管理的常態化工作。更重要的是,戶口的二元化政策已與當前的改革開放極不相適應。

  因此,改革戶口政策的時機已成熟,並已迫在眉睫。要切實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取消戶籍的限制,讓更多地符合條件的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來,以壯大城市居民隊伍,加快我國城市化發展,提高我們的城市化水準,促進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讓人們在哪住就在哪落戶,在哪落戶就應與當地原居民享有共同的福利待遇,給人們一個安定的幹事業的環境,這已是全國人民的所期盼的。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